[实用新型]一种可倒立安装的放电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92948.1 | 申请日: | 2008-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92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邓英俊;刘敏;李远志;曾亮;胡东波;能恒;王新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电力公司咸宁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5/00 | 分类号: | H01F5/00;H01B17/4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7100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倒立 安装 放电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电线圈。
背景技术
放电线圈用于电力系统中与高压并联电容器连接,使电容器组从电力系统切除后的剩余电荷迅速释放,是变电站内并联电容器的必要安全技术措施,可以有效的防止电容器组再次合闸时,由于电容器仍带有电荷而产生危机设备安全的合闸过电压和过电流,并确保检修人员的安全。
如图1、图2、图3所示,现有的放电线圈由包含放电线圈电路、底座1、绝缘壳体2、第一瓷套3、第二瓷套4、第三瓷套5、第一连接件6组成,放电线圈电路位于绝缘壳体内,绝缘壳体由环氧树脂真空浇注而成;放电线圈电路的第一一次绕组接头E由第一根导线穿过绝缘壳体、第一瓷套后与固定在第一瓷套3上的连接件6固定连接,放电线圈电路的第二一次绕组接头F由第二根导线穿过绝缘壳体、第二瓷套后与固定在第二瓷套4上的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放电线圈电路的第三一次绕组接头G由第三根导线穿过绝缘壳体、第三瓷套后与固定在第三瓷套5上的第三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瓷套3、第二瓷套4、第三瓷套5分别位于绝缘壳体2的顶端,第一瓷套3、第二瓷套4、第三瓷套5分别与绝缘壳体2固定连接;底座1位于绝缘壳体2的底端。图1中C1、C2表示电容,R表示电阻。
当安装空间受到限制时,即第一瓷套3、第二瓷套4、第三瓷套5不能位于上方时,安装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的可倒立安装的放电线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倒立安装的放电线圈,它包括放电线圈电路、绝缘壳体、第一瓷套、第二瓷套、第三瓷套,放电线圈电路位于绝缘壳体内,绝缘壳体由环氧树脂真空浇注而成;第一瓷套、第二瓷套、第三瓷套分别与绝缘壳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瓷套、第二瓷套、第三瓷套分别位于绝缘壳体的侧面或底端。
所述的绝缘壳体的侧面设有左耳、右耳,左耳、右耳与绝缘壳体为一体结构,左耳、右耳上分别设有固定孔。
所述的左耳、右耳上分别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第一瓷套、第二瓷套、第三瓷套分别位于绝缘壳体的侧面或底端,当第一瓷套、第二瓷套、第三瓷套不能位于上方安装时,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采用绝缘壳体的侧面设有左耳、右耳,可倒立安装(即第一瓷套、第二瓷套、第三瓷套向下),也可正安装(即第一瓷套、第二瓷套、第三瓷套向上),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放电线圈电路的原理图;
图2是现有放电线圈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主视图;
图中:1-底座,2-绝缘壳体,3-第一瓷套,4-第二瓷套,5-第三瓷套,6-第一连接件,7-左耳,8-右耳,9-第一软导线,10-连接头,11-第二软导线,12-第三软导线,13-固定孔,1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4、图5所示,一种可倒立安装的放电线圈,它包括放电线圈电路、绝缘壳体2、第一瓷套3、第二瓷套4、第三瓷套5、第一软导线9、第三软导线12、第三软导线12,放电线圈电路位于绝缘壳体内,绝缘壳体由环氧树脂真空浇注而成;第一瓷套3、第二瓷套4、第三瓷套5分别与绝缘壳体2固定连接(浇注固定);第一软导线9的一端穿过第一瓷套3、绝缘壳体与放电线圈电路的第一一次绕组接头E相连,第一软导线9的另一端位于第一瓷套3外;第二软导线11的一端穿过第二瓷套4、绝缘壳体与放电线圈电路的第二一次绕组接头F相连,第二软导线11的另一端位于第二瓷套4外;第三软导线12的一端穿过第三瓷套5、绝缘壳体与放电线圈电路的第三一次绕组接头G相连,第三软导线12的另一端位于第三瓷套5外。所述的第一软导线9、第三软导线12、第三软导线12的另一端分别设有连接头10(方便与外界导线连接)。放电线圈电路采用现有公知技术。
所述的绝缘壳体的左侧中部设有左耳7,绝缘壳体的右侧中部设有右耳8,左耳7、右耳8上分别设有固定孔13、凹槽14,左耳7、右耳8与绝缘壳体为一体结构。固定孔13起与其它物的固定作用,凹槽14为方便搬运。第一瓷套3、第二瓷套4、第三瓷套5分别位于绝缘壳体的底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电力公司咸宁供电公司,未经湖北省电力公司咸宁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929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