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烘干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0950.9 | 申请日: | 2008-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63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庆忠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5011广东省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烘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烘干器,具体来说是一种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来实现茶叶烘干的茶叶烘干器。
背景技术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于享受富裕之余,皆难免想到一些健身之道,尤其于食的方面,总希望在油腻太多的情况下,能藉由某些物质予以冲淡,而茶叶即有此令人满意之功效。一般茶叶经采摘后,均需经由烘干方可包装上市,但于烘干过程中,需非常注意其温度及温度的均匀度,才能烘焙出理想的口味,且不使茶叶中所合有的叶绿素等物质流失。
目前,烘干茶叶大都以一种专用烘干机予以烘制,该等方式皆于前方设有一输送带,于该输送带后方设有一热烘装置,以鼓风机吹向输送带上的茶叶,但由于温度及气流尚无法理想控制,故易使茶叶失去原有风味,殊不理想,而且其结构复杂,成本高,不适合普通家庭消费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构思巧妙,成本低且容易控制温度来实现均匀地烘干茶叶的茶叶烘干器。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茶叶烘干器,包括烘干器下方底部设有的热烘装置(1),热烘装置(1)由发热丝迂回弯折呈发热盘状而成,所述热烘装置(1)上方设有一层或多层且底部带有筛网(2)的塔层(3),塔层顶部设有可透气的塔盖(4)。
烘干器底部还设有可调节热烘装置工作温度的开关(5)。
所述的烘干器底部、塔层及塔盖的外表面上编织有竹木编织物
(6)。
该塔层为圆柱状,其截面呈圆形状,该塔层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其下方设有筛网(2),塔层外周设有竹木编织物(6)。当然,该塔层亦可以为除圆柱状的其他几何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形状,其相对应的塔层截面的几何形状为正方形、长方形等等。
所述的塔盖由竹木编织物编织而成,其顶部设有具有可透气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在实验的最佳烘干效果中以一层塔层的烘干效果为最佳,且该种结构最利于温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烘干器底部烘热装置上设有一层或多层且底部带有筛网的塔层,使烘热装置工作的热气通过塔层底部设有的筛网流升经过至放置于塔层的茶叶,使茶叶得到烘干作用,烘热装置上设有开关调节其工作温度,使温度更容易控制,其结构简单,构思巧妙,成本低,且容易控制温度来实现均匀地烘干茶叶,可达到最佳的烘焙效果,且不使茶叶中所合有的叶绿素等物质流失,深受普通家庭消费者的欢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烘干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部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塔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一种茶叶烘干器,包括烘干器下方底部设有的热烘装置1,热烘装置1由发热丝迂回弯折呈发热盘状而成,所述热烘装置1上方设有一层且底部带有筛网2的塔层3,塔层顶部设有可透气的塔盖4。
烘干器底部还设有可调节热烘装置工作温度的开关5。
所述的烘干器底部、塔层及塔盖的外表面上编织有竹木编织物6。
该塔层为圆柱状,其截面呈圆形状,该塔层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其下方设有筛网2,塔层外周设有竹木编织物6。
所述的塔盖由竹木编织物编织而成,其顶部设有具有可透气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在实验的最佳烘干效果中以一层塔层的烘干效果为最佳,且该种结构最利于温度的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庆忠,未经曾庆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09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