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夹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01004.6 | 申请日: | 2008-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93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姜世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蓬江区欧罗富五金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10 | 分类号: | F16L3/10 |
代理公司: | 江门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区长钊 |
地址: | 52909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固件,特别是一种固定管状物的管夹。
背景技术
公知的管夹,其结构如附图5所示,由上、下两个弧形夹板1’、2,组成,上、下夹板1’、2’的开口相对,待固定的钢管则装于上、下夹板1’、2’之间,每块夹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朝外的水平舌片,舌片设有设通孔或者螺孔,在工作时分别利用螺杆3’穿过上、下舌片11’、21’并收紧,使上、下夹板1’、2’逐渐将钢管夹紧。在施工作业时,先将下夹板2’固定在建筑物的墙上或者梁底,在铺设管道时往往需要两人协同工作,一人将钢管紧贴下夹板的内凹位,另一施工人员则将上夹板扣上去,再将螺杆收紧,这种结构的管夹在施工过程中操作不方便,工作效率低,同时又浪费了人力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施工方便的管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夹,其包括开口相对的弧形上、下夹板,上、下夹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朝外的舌片,下夹板的舌片具有螺孔,上、下夹板的舌片之间由螺杆连接,所述上夹板其中一侧的舌片设有宽度与螺杆外径相适应的开口,该夹板套装有同样具开口的塑胶套,所述塑胶套在该开口部位还设有朝内的凸起部,该凸起部所形成的开口距离小于螺杆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塑胶套的顶面设有容纳螺杆头部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夹板其中一侧的舌片套装有塑胶套,该舌片及塑胶套都设有开口,在施工时,将上夹板中没有开口的舌片通过螺杆与下夹板的其中一舌片相连接,另一螺杆装于下夹板的另外舌片上,在安装钢管时,施工人员的可用一只手将钢管压在下夹板的内凹位中,另一只手则将上夹板的另一侧开口与另一螺杆安装,使螺杆卡入开口的内部,将管钢定位好后再收紧相应的螺杆即可,本设计的管夹施工方法简单,即使是在立面或者梁底施工时也可由一个人方便操作;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可靠性,所述塑胶套的顶面设有容纳螺杆头部的卡槽,使螺杆装配好后不会从开口中脱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塑胶套与管夹主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塑胶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塑胶套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传统的管夹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一种管夹,其包括开口相对的弧形上、下夹板1、2,上、下夹板1、2的两侧分别设有朝外的舌片11、21,下夹板的舌片具有螺孔22,上、下夹板1、2的舌片之间由螺杆3连接,所述上夹板1其中一侧的舌片11设有宽度与螺杆3外径相适应的开口12,该夹板套装有同样具开口的塑胶套4,所述塑胶套4在该开口部位还设有朝内的凸起部41,该凸起部所形成的开口距离小于螺杆的外径。在施工时,将上夹板1中没有开口的舌片通过螺杆与下夹板2的其中一舌片相连接,另一螺杆装于下夹板的另外舌片上,在安装钢管时,施工人员的可用一只手将钢管压在下夹板的内凹位中,另一只手则将上夹板的另一侧开口与另一螺杆安装,使螺杆卡入开口的内部,将管钢定位好后再收紧相应的螺杆即可,本设计的管夹施工方法简单,即使是在立面或者梁底施工时也可由一个人方便操作,有效节省了人力成本的支出,而且可靠性高。
进一步,所述塑胶套4的顶面设有容纳螺杆头部31的卡槽42,使螺杆装配好后不会从开口中脱开,进一步提高其可靠性;此了卡槽以外,也可采用卡位、或者是在螺杆上套装止位卡片等类似方式来实现。
进一步,所述下夹板2的舌片底部具有外凸的环台23,该舌片的螺孔22的螺牙延伸至环台23内壁,本设计使得螺杆与螺孔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在螺孔的内壁上的螺牙圈数较多,提高了连接处的力学性能,使得夹片可以制作得较薄,进一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蓬江区欧罗富五金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蓬江区欧罗富五金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10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