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式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02130.3 | 申请日: | 200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72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邱营;方立明;许金元;马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百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0 | 分类号: | F16F9/10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曾剑 |
地址: | 519080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尼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旋转式阻尼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旋转式阻尼器,包括外壳、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外壳内的大致呈圆柱形的阻尼轮、形成在外壳与阻尼轮之间的容纳阻尼油的密闭腔、以及用于防止阻尼油泄漏的密封件。这种阻尼器的不足之处在于其提供的阻尼较小,如果要增大阻尼只能通过增大阻尼器的体积或者阻尼油的粘度来实现,导致了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不增加阻尼器体积或者阻尼油粘度的前提下可增大阻尼值的旋转式阻尼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旋转式阻尼器,包括外壳、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外壳内的圆柱形阻尼轮、形成在所述外壳与阻尼轮之间的容纳阻尼油的密闭腔、以及用于防止阻尼油泄漏的密封件;所述阻尼轮包括底壁、中心部、第一环状壁和第二环状壁,第一环状壁与第二环状壁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槽,第二环状壁与中心部之间形成有第二环形槽;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具有与第一环形槽形成间隙配合的第三环状壁以及与第二环形槽形成间隙配合的的第四环状壁。
由于阻尼轮与外壳之间设置有相互交错的环形槽和环状壁,环状壁与环形槽之间形成间隙配合,这样,在阻尼轮相对与外壳旋转的过程中,增大了阻尼轮与阻尼油的摩擦面积,从而在不增加阻尼器体积或者阻尼油粘度的前提下,可实现增大阻尼值的目的。
所述阻尼轮的中心处具有可与一旋转轴形成周向固定的轴承孔,该轴承孔可以为贯通的腰形孔。
所述底壁上形成有若干个凹腔,每个凹腔内设置有一个储油棉。当阻尼轮相对于外壳旋转时,外壳内部的阻尼油因摩擦生热而膨胀,此时储油棉可吸收部分阻尼油,以保持阻尼器内部压力和阻尼大小的恒定;而当阻尼轮相对于外壳静止时,阻尼油恢复至常温,此时储油棉释放部分阻尼油,以保持阻尼器内部压力和阻尼大小的恒定。
所述密封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底座与盖子之间、所述阻尼轮的中心部与所述底座之间以及该中心部与所述盖子之间的密封圈。
所述外壳包括通过螺钉相互密封连接的底座和盖子,所述底座设有连通所述密闭腔的第一注油口,所述盖子设有连通所述密闭腔的第二注油口,所述第一注油口和第二注油口分别由第一封口件和第二封口件所封闭。所述外壳的周向侧面具有可与一锁定装置配合的限位结构,用于跟一锁定装置进行配合,使外壳在周向上静止。该限位结构可为沿所述周向侧面均匀间隔分布的若干个瓦形槽。
所述外壳和阻尼轮可均为金属件,该外壳可大致呈圆柱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阻尼器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阻尼器的零件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阻尼器的另一视角的零件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记将被用来指代相同的零部件、特征或者结构。实施例介绍过程中针对的具体结构或零部件仅做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参考性例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该技术方案的启示下还可以设计出不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范围和实质的各种等同或类似技术构造,由此如果用这种示例性说明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囊括的保护范围是不适宜的,等同或类似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仍然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而且出于简明的需要,申请人省略了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百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百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21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的LED嵌灯结构
- 下一篇:重型车用车轮螺栓连接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