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灯管脚散热片电子节能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2257.5 | 申请日: | 200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21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黄嘉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嘉宾 |
主分类号: | H01J61/52 | 分类号: | H01J6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730广东省广州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管 散热片 电子 节能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节能灯,尤其涉及一种带灯管脚散热片的电子节能灯。
背景技术
节能灯自推出以来,已逐渐从大管径向小管径发展,光源的管径越做越小,但光效则越来越高,产品越来越紧凑,在直接代替白炽灯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管径小、产品紧凑,节能灯内腔体积小,在阻燃塑料散热效果又差的情况下,灯管脚处的灯丝产生的高温通过灯管座传入节能灯的内腔,不但使灯管座颜色变黄变灰,影响外观,更严重的引起节能灯的内腔温度过高导至电子镇流器烧毁,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信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灯管脚散热片的电子节能灯,通过金属成型的灯管脚散热片,及时将灯管脚产生的热量与空气交换,从而降低了节能灯的内腔温度,提高产品可靠性。并通过设置在灯管散热片表面上的反射面将照射至节能灯上的灯光反射,增加其亮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可以通下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
由金属成型的灯管脚散热片上有两个灯管脚孔,灯管脚孔上设有围边。节能灯管的灯管脚穿过灯管脚散热片上两个灯管脚孔围边,放进灯管座灯管脚套内粘接固定,并使节能灯管的灯管脚与灯管脚散热片上两个灯管脚孔围边良好接触。
在灯管脚散热片的表面设有反射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荧光灯管的灯管脚与灯管脚散热片里的灯管脚孔围边有良好接触,使灯管脚产生的热量能及时与空气进行交换,因而降低了节能灯的内腔温度,提高产品可靠性。并通过设置在灯管散热片表面上的反射面,利用节能灯管照射到节能灯管座上的灯光进行反射,增加亮度。不但结构简单,增加成本很少,产生效果明显,而且价格性能比高。对提高消费者使用信心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灯管脚散热片电子节能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灯管脚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灯管脚散热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灯管脚散热片装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带外围边的灯管脚散热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带外围边的灯管脚散热片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带外围边的灯管脚散热片装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灯管脚散热片上有多个灯管脚孔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灯管脚散热片表面设有反射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有多个灯管脚孔的灯管脚散热片表面设有反射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带灯管脚散热片电子节能灯由灯头1、上壳2、灯管座3、灯管脚散热片4和灯管5等组成,电子镇流器放置在上壳2内腔。如图2、图3,灯管脚散热片4上有两个灯管脚孔7,灯管脚孔7设有围边8。如图4,灯管5与灯管座3装配组合时,将灯管脚散热片4管脚孔7的围边8插入灯管座3的灯管套筒9内,灯管脚散热片4放在灯管座3表面上。荧光灯管5的灯管脚6穿过灯管脚散热片4上两个灯管脚孔7的围边8,放进灯管座3的灯管脚套9内,并进行粘接固定,同时使节能灯管5的灯管脚6与灯管脚散热片4上两个灯管脚孔7的围边8良好接触。灯管5与灯管座3装配组合后与其他部件总装,组成带灯管脚散热片电子节能灯。当灯工作时,由于节能灯管5的灯管脚6与灯管脚散热片4里的灯管脚孔7围边8有良好接触,灯管脚6产生的温度通过灯管脚散热片4传递,使灯管脚产生的热量能及时与空气进行交换,因而降低了节能灯的内腔温度,提高产品可靠性。
如图5、图6、图7所示,金属成型的灯管脚散热片4的外围设有围边10,同时放在灯管座3外围的表面上,增加灯管脚散热片4的散热效果,其他原理与图2是一样的。
图8是本实用新型灯管脚散热片上有多个灯管脚孔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只是灯管脚散热片4上设置了多个灯管脚孔,适用于多管脚(如2U、3U、4U)节能灯管,其他原理与图2是一样的。
如图9、图10所示,在灯管脚散热片4的表面设有反射面11。利用节能灯管5照射到节能灯管座3上的灯光进行反射,增加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嘉宾,未经黄嘉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22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片载体使用的挂具
- 下一篇:调整永磁真空接触器开距和超程的连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