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电双温双控电冰箱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2259.4 | 申请日: | 200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92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平 |
主分类号: | F25D11/02 | 分类号: | F25D11/02;F25B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电 双温双控 电冰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冰箱,具体涉及一种热电双温双控电冰箱。
背景技术
目前,用传统的制冷技术制造的电冰箱在工业生产、生物工程、医疗卫生和人民日常生活中广泛的得到使用,它已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技术和必需品。而现有的制冷技术制造的电冰箱,用压缩机制冷的方法通常采用以氟利昂及氟利昂代用品等为制冷剂应用最为普遍。氟利昂及氟利昂代用品等制冷剂在压缩制冷工作中一旦泄漏,对大气臭氧层就会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现有的各种的电冰箱以压缩机制冷,当压缩机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人类的环境保护起到了破坏作用,同时消耗大量的电能,造成能源浪费。传统的制冷技术由于大量使用该类制冷剂而面临新的抉择,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散热板等辅助设备,涉及零部件、元器件多,原材料消耗大,技术要求高,制造工艺复杂,检测手段严格,这些都对电冰箱的制造业造成了一定困难。为了彻底解决现有制冷剂造成的环保问题,在寻找替代介质的同时,人们也急切的可求一种新的制冷方法和全新的电冰箱面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热电效应原理达到制冷的功能,提供了一种热电双温双控电冰箱,它取代传统的采用氟利昂及氟利昂代用品制冷剂等压缩机制冷的电冰箱,用电量是传统电冰箱制冷压缩机耗能的1/2,效率高、重量轻,解决了现有电冰箱污染空气,浪费能源,运行噪声大,制造和维修难度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热电半导体制冷元件制冷,采用低电压,使用安全、寿命长、性能可靠、无噪声。它重量轻、构造简单、投资少、成本低,既节能且效能高,是一种有利环保的电冰箱,可作为电冰箱升级换代的首选产品。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热电双温双控电冰箱,包括冰箱箱体、温控器和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稳压电源分别连接冷藏室和冷冻室两套制冷装置,制冷装置设有若干块热电半导体制冷板,热电半导体制冷板的冷极面分依次与冰箱冷藏室和冷冻室背面设置制冷装置的热交换水箱及箱内的导温板平面贴合连接,在冷藏室热交换水箱的出水口连接水泵,在冷冻室热交换水箱的出水口连接高压泵,水泵和高压泵分别连接各自的毛细管分流块的一端,毛细管分流块的另一端与毛细管进口连接,毛细管出口与各自冷凝管的进水管连接,冷凝管的回水管与各自的热交换水箱的进水口连接;在冷藏室和冷冻室各自的热电半导体制冷板热极面的平面贴合连接散热板,散热板前端装有排风机。
本实用新型热电双温双控电冰箱,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的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制冷装置,用于分别控制冰箱的冷藏室与冷冻室,冷藏室热交换水箱中的液体为防冻水,冷冻室热交换水箱中的液体为汽车用防冻液。
所述的导温板和散热板为铝合金材料。
本实用新型热电双温双控电冰箱,无需压缩机和制冷剂制冷,制冷装置采用直流稳压电源连接热电半导体制冷板制冷,冷藏室和冷冻室双温双控,分别实现了食物冷藏和冷冻,达到了现有电冰箱相同的制冷降温保鲜效果,具有无污染、节约能源等特点,取代了现有技术的压缩机和制冷剂,解决了现有电冰箱必须通过空气压缩氟利昂及氟利昂代用品制冷剂制冷,造成的空气和噪声污染、破坏环境及消耗能源大的问题,实现了无噪音和废气污染,大大节约了能源。由于热电双温双控电冰箱具有抗振、耐压、无制冷剂泄漏、冰箱制冷速度快和使用直流电等一系列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也可在轮船、铁路机车、客车、旅游及地下工程等特殊场合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热电双温双控电冰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冰箱箱体,2.冷藏室,3.冷冻室,4.制冷装置,5.热电半导体制冷板,6.热交换水箱,7.导温板,8.水泵,9.高压泵,10.毛细管分流块,11.毛细管,12.冷凝管,13.散热板,14.排风机,15.液体16.排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平,未经王志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22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