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气泡产生的输液管调节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2852.9 | 申请日: | 2008-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93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庆强 |
主分类号: | A61M5/36 | 分类号: | A61M5/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彥孚;吴伟文 |
地址: | 510060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泡 产生 输液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调节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气泡产生的输液管调节器。
背景技术
参阅附图6所示,是最常见的传统输液管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其由槽形壳体10和调节滚轮11组成,槽形壳体10的内底部为倾斜面12,调节滚轮11可沿设置在槽形壳体10两侧面的滑槽13移动,当调节滚轮11沿着滑槽13滑动时,可改变调节滚轮11下缘与倾斜面12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对输液管压缩或放松,达到改变输液管液体流量的目的;输液管在使用时,需要先将输液管内的空气排出,以防止气泡进入人体内;其具体的排气方法是:先移动输液管调节器的调节滚轮11至止流状态;然后将输液管的上部针头插入输液瓶内,用一只手将输液管上段屈曲在手中(接近墨菲斯管),用手按压上部的墨菲斯管排气,使输液瓶内的液体流入至液体充满墨菲斯管的1/3至1/2;再慢慢调节滚轮11,打开输液管调节器的止流功能;再慢慢放开屈曲在手中的输液管,使液体沿着输液管慢慢的向下流动,以便使输液管内的空气向下移动直至全部被排出;上述的几个动作必须配合熟练,否则会因为配合不好,都可能在输液管内产生气泡,对于产生气泡的输液管,还需要采取其它措施,将气体从输液管内排除,如果气泡过多,则需要重新进行排气操作,非常麻烦,而且需要训练有素才能做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产生气泡的防气泡产生的输液管调节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防气泡产生的输液管调节器,是由槽形壳体和调节滚轮组成,在槽形壳体的底部一侧设有外端向内倾斜的第一倾斜面,调节滚轮与第一倾斜面配合对输液管具有调节流量和止流作用,其中,所述的槽形壳体的底部另一侧还设有外端向内倾斜的第二倾斜面,调节滚轮与第二倾斜面配合对输液管具有止流作用。
上述的防气泡产生的输液管调节器中,所述的槽形壳体是由前后两片扣接而成,这样可方便加工组合。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设置与调节滚轮配合具有止流功能的第二倾斜面,其外端连接在墨菲斯管的出液口,这样按压墨菲斯管,可以使输液瓶中的液体充满墨菲斯管下部和调节器之间的连接部位,向下移动调节滚轮排气时可以使空气顺利地从输液管下部排出,有效防止输液管内气泡的产生;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基本不受医务人员操作技术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之二;
图6是传统输液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槽形壳体1、调节滚轮2、第一倾斜面3、第二倾斜面4、滑槽5、输液管6、墨菲斯管7。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气泡产生的输液管调节器,是由槽形壳体1和调节滚轮2组成,在槽形壳体1的底部一侧设有外端向内倾斜的第一倾斜面3,在槽形壳体1的两侧面上设有滑槽5,使调节滚轮2沿滑槽5移动可以调节调节滚轮2下缘与第一倾斜面之间的间隙,具有调节输液管流量的作用;在调节滚轮2向外移动至槽形壳体1的近端部时,调节滚轮2下缘与第一倾斜面3配合可对输液管具有止流作用,在槽形壳体1的底部另一侧还设有外端向内倾斜的第二倾斜面4,同样的,在调节滚轮2向外移动至槽形壳体1的另一边近端部时,调节滚轮2下缘与第二倾斜面4配合可对输液管具有止流作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两边均设有倾斜面,因此槽形壳体1可以由前后两片扣接而成,以方便加工组装。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参阅图4、图5所示,将本实用新型调节器的第二倾斜面4的外端连接在墨菲斯管7的下部出口处,尽量使墨菲斯管7的出口与调节器的上部止流点接近,使用时先将调节滚轮2向上移动,在调节滚轮2与第二倾斜面4的共同作用下使输液管6处于止流状态(图4),然后按压墨菲斯管7就能使输液瓶中的液体流入,能够充满墨菲斯管7下部和止流点之间的空间,这是由于调节器的第二倾斜面4止流处紧贴墨菲斯管7的出液口,距离很近(而传统调节器的止流处不能做到紧贴墨菲斯管7的出液口,距离较长),按压墨菲斯管7向上排气后,输液瓶中的液体会快速流下,将墨菲斯管7下部和止流点之间的空气向上排出,然后将调节滚轮2慢慢地向下移动,就能使液体沿着输液管6慢慢向下流动,将输液管6内的气体向下排出,不会在输液管6内产生气泡;使用非常方便,基本不受技术熟练程度的影响,可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种快速操作的输液调节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庆强,未经陈庆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28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