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5941.9 | 申请日: | 200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32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重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添庆 |
主分类号: | H01R13/193 | 分类号: | H01R13/193;H01R13/2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869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端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连接器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电连接器的端子,其接触部系为弯折形式,加工制作不便,且接触点经过多次对插后,易出现变形或软化,以致不能满足电性对插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优化,便于加工,且增加使用性能的电连接器端子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电连接器端子结构,包括固定部、接触部及焊接部,于接触部的接触面中部隆起一凸部,形成触点,该凸部系由接触部直接冲压制作,且具有弹性。
凸部为拱桥形状,其前后两端与接触部连体,而中部拱起。
固定部、接触部及焊接部为线式连接在一起,端子为扁平状。
接触部前端有一斜头,组装时该斜头插入绝缘主体的定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隆起的方式构造端子的对插接触点,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采用冲压制作,无需弯折加工,由此达到结构性好,插接触点不易变形或软化,延长插拔寿命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侧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绝缘主体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子,包括固定部10、接触部20及焊接部30,三者为线式连接在一起,使端子形成一扁平状。
固定部10左右侧外凸有固定齿11,用于安装时卡制于绝缘主体,达到防止端子松脱,固定端子。本实施例中,固定齿11为倒刺形式,跟随端子一体成型制作。
焊接部30平直朝后伸,用于与线材焊接,达到电性连通。焊接部30扁平,焊接面大,便于焊接。
接触部20的接触面中部隆起一凸部21,形成触点,用于电性对插。该凸部21系由接触部直接冲压制作,且具有弹性,这样可保证对插的紧密性,保证电讯导通。
图1、2所示,本实施例将凸部21设计为拱桥形状,其前后两端与接触部20连体,而中部拱起。加工时,利用机器配合模具冲压,将凸部21强硬从接触部20中撕裂成型,无需弯折成型,获得的结构性能良好,凸部21弹性好,强度足,不易变形或软化,延长插拔寿命。
凸部21由接触部20的接触面中部隆起,该设计方案在获得理想的接触点时,还可将接触部20横向宽度做得更宽,以获得更佳的结构强度,改变传统弯折做法的局限性。
图1、2、3所示,接触部20前端有一斜头22,组装时该斜头22插入绝缘主体40的定位槽41内。绝缘主体40的端子槽设计扁平形状,定位槽41设计于端子槽的底部,挂住接触部20前端的斜头22,保证接触部20不外翘,具有稳固和定位的功效。
组装时,端子平直由绝缘主体后端顺应端子槽插入,斜头22插入定位槽41,达到定位,而固定部10左右侧外凸的固定齿11卡制于端子槽内,即完成端子安装。凸部21系由接触部20的接触面中部隆起,达成电性对插。凸部21前后两端与接触部20连体,而中部拱起,具有足够弹性时,结构稳定,不易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添庆,未经蔡添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59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够改变外壳颜色的手机壳
- 下一篇:一种手机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