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继电器集成化柴油发电机组并联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06086.3 | 申请日: | 200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55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温国生;李群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康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2 | 分类号: | H02J3/42;H02H7/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集成化 柴油 发电 机组 并联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继电器具有集成化特点的柴油发电机组并联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柴油发电机组并联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有负载分配模块、发电机组控制模块和面板显示模块等多个模块,以及分别与这些模块连接的多个继电器。长期以来,我国柴油发电机组的原件主要依靠国外进口,价格昂贵,而国内厂家在采购了国外的原件后,均采用分立式继电器元件来控制,各继电器之间通过杂乱的导线进行连接,存在着布线繁杂、故障率高、安装维护不便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继电器集成化柴油发电机组并联控制系统,其将系统中的继电器集成于一个电路板上,从而有效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继电器集成化柴油发电机组并联控制系统,包括有负载分配模块、发电机组控制模块、声光报警系统模块、发电机母线电源模块、面板控制模块、自动同步模块、并机断路器模块、面板显示模块以及一集成电路板,于该集成电路板上设置有逆功继电器、过载继电器、运行继电器、故障继电器、警报消除继电器、母线检测继电器、同步信号转换继电器和并机开关状态继电器;
当并联控制系统运行时,如果负载分配模块检测到有逆功或者过载,集成电路板内的过载继电器或者逆功继电器动作,通过报警消除继电器向声光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号;
当发电机组运行时,由发电机组控制模块发出正常运行信号或者故障信号到集成电路板内的运行继电器或故障继电器,通过运行继电器或故障继电器向面板显示模块提供显示信号;
该母线检测继电器用于检测发电机母线电源,如果未检测到电就允许并联控制系统合闸,反之需要同步后才能合闸;
当需要同步合闸时,由面板控制模块控制同步信号转换继电器将发电机组的电压和频率信号送至自动同步器模块,由自动同步器模块检测到同步后向并机断路器模块发出合闸指令,使开关合闸,并机断路器模块合闸后控制开关状态继电器,由开关状态继电器向面板显示模块提供开关状态显示。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其通过将发电机组并联控制系统中的继电器都集成于一个电路板上,取代了传统之分立式继电器结构,利用电路板上的线路结构将这些继电器与各模块进行连接,藉而优化了整个发电机组并联控制系统的布线结构,使其安装和维护更为方便,而且故障率更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方框原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1、负载分配模块 12、发电机组控制模块
13、声光报警系统模块 14、发电机母线电源模块
15、面板控制模块 16、自动同步模块
17、并机断路器模块 18、面板显示模块
20、集成电路板 21、逆功继电器
22、过载继电器 23、运行继电器
24、故障继电器 25、警报消除继电器
26、母线检测继电器 27、同步信号转换继电器
28、并机开关状态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方框结构原理,包括有负载分配模块11、发电机组控制模块12、声光报警系统模块13、发电机母线电源模块14、面板控制模块15、自动同步模块16、并机断路器模块17、面板显示模块18以及一集成电路板20,于该集成电路板20上设置有逆功继电器21、过载继电器22、运行继电器23、故障继电器24、警报消除继电器25、母线检测继电器26、同步信号转换继电器27和并机开关状态继电器28。
其工作原理详述如下:
当并联控制系统运行时,如果负载分配模块11检测到有逆功或者过载,集成电路板20内的过载继电器22或者逆功继电器21动作,通过报警消除继电器25向声光报警系统13发出报警信号。
当发电机组运行时,由发电机组控制模块12发出正常运行信号或者故障信号到集成电路板20内的运行继电器23或故障继电器24,通过运行继电器23或故障继电器24向面板显示模块18提供显示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康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康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60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路组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移动终端及其电子钱包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