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板式笔记本电脑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7235.8 | 申请日: | 2008-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58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春雄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板 笔记本电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平板式笔记本电脑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省专利公报申请第093217895号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其主要设有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及一铰链装置,所述第二机体设有固定座,所述铰链装置装设于固定座,且所述铰链装置设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间,所述铰链装置设有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通过第一转轴可供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做平面贴合,另外,通过第二转轴可供第一机体做轴线旋转;
上述的技术,其虽可供第一机体(荧幕)做贴合或翻立于所述第二机体(主机)的枢转,当所述第一机体(荧幕)翻转贴合于第二机体(主机)时,因所述第一机体(荧幕)盖住所述第二机体(主机)的键盘,当使用者欲以键盘输入数据时,则须将所述第一机体(荧幕)翻转回原位,导致使用上的不便利,当使用者以手部直接握持所述第二机体(主机),而因所述第二机体(主机)运转发热发烫,导致使用者无法长时间握持。
总之,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缺点:
1、当所述第一机体(荧幕)与第二机体(主机)的键盘贴合时,则数据无法以键盘输入。
2、因所述第二机体(主机)运转发热发烫,导致使用者无法长时间握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平板式笔记本电脑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板式笔记本电脑结构,其包含:
一基座,所述基座设有显示装置,所述基座还设有第一基座孔及第二基座孔;
至少一铰链装置,所述铰链装置设有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枢接于所述基座的第一被枢接部;
一盖板,所述盖板设有容置部,所述盖板还设有第二被枢接部,所述第二被枢接部枢接于铰链装置的第二枢接部;
一键盘,所述键盘设置于所述盖板的容置部;
通过所述第一枢接部枢接所述基座的第一被枢接部,使所述盖板可活动掀转,通过所述第二枢接部枢接于所述盖板的第二被枢接部,致使所述盖板可弯折于所述基座后方,同时当盖板弯折于基座底部形成平板电脑,即可形成一散热空间而提升散热效果,及防止基座温度直接传递至使用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可将所述基座以直立撑起在桌面上,方便使用者直接观赏使用。
2、当所述键盘从所述盖板抽出时,即可方便使用者以键盘输入数据。
3、当盖板弯折于基座底部而形成平板电脑时,同时则可形成一散热空间。
4、通过所述盖板与基座的散热空间,可防止基座温度直接传递至使用者手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键盘的凹部与盖板的卡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键盘设置在所述盖板的容置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铰链装置的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基座散热示意及使用者以手部握持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2-基座;21-显示装置;22-第一被枢接部;3-盖板;31-第二被枢接部;32-容置部;33-卡部;331-弹性元件;4-键盘;41-凹槽;42-信号线;51-铰链装置;52-第一枢接部;53-第二枢接部;6-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板式笔记本电脑结构,其包含:
一基座2,所述基座2设有显示装置21,所述显示装置21可为触控式荧幕,所述基座2还设有第一被枢接部22;
至少一铰链装置51,所述铰链装置51设有第一枢接部52及第二枢接部53,所述第一枢接部52枢接于所述基座2的第一被枢接部22;
一盖板3,所述盖板3设有容置部32,所述盖板3设有第二被枢接部31,所述第二被枢接部31枢接于铰链装置51的第二枢接部53,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所述盖板3设有卡部33(如:滚珠、凸块),所述盖板3设有弹性元件331,所述弹性元件331顶设于卡部33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春雄,未经李春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72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硫基复合肥中和反应余热蒸发液氨的系统
- 下一篇:多柱升降式操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