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色温调整结构的光源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7906.0 | 申请日: | 200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49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林瑜平;赖沛汝;陈定和;陈致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益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9/10;H01L3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申 健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色温 调整 结构 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源,具体涉及一种包含色温调整结构的光源。
背景技术
光源发射光的光不均匀度(Mura effect)、演色性、色温等参数,影响该光源的应用范围。光不均匀度为指照明区域内的辉度差异现象;该现象可因入射光反射、光场的交互作用、光源位置,例如光线间干涉、辉度分布或同时因上述两因素所造成。光演色性为指光源对被照物的色彩表现能力,演色性高的光源对颜色的表现较好,人眼因此所见到的被照物颜色,比较接近原色。色温为形容一光源的色彩混合效果,不同光色的光,有不同的色温,一般而言,光源色温变化,会影响影光线所表现的气氛。
有许多方式用以控制光源出射光的上述光学特征。以色温为例,使用的技术包含利用复数光源混光;例如台湾专利第M332777号、I298779号与357384号公开了一种可调整色温的光源,其概念为利用第一光源,配合一可利用控制单元调整色温的第二光源,控制混光后的发射光色温。该方式除有控制电路复杂,与成本高的缺点,以该技术产生的混光效果也不易控制。
也有利用光源与荧光粉的组合,产生具不同色温的混合光;以白光发光二极管为例,一般系利用蓝光发光二极管照射黄色荧光粉,产生白色发射光。为调整光源色温,有于黄色荧光粉中添加其它颜色荧光粉,例如红色、绿色荧光粉,提升演色性与改变色温者;但上述荧光粉因为耐热性问题,对于蓝光的耐受度不佳,致使光源使用寿命不长;另外一般发光二极管为杯状结构,荧光粉亦难以分布均匀。也有以在发光二极管光源表面,分区涂布荧光粉的方式,达到色温调整效果;例如台湾专利第I296696号公开了一种可调色温的平面发光源,其系于基础光源表面,分别形成透光区及涂布区,透光区用以使蓝光透出,涂布区上则涂布有可受激发出不同发光色彩的红色、绿色等颜色的荧光粉区块;涂布区与透光区所发出的不同波长光混光后,即产生白光。该技术因为用于调整色温的荧光粉仍直接受蓝光照射,仍有使用寿命短的缺点。
综上,现有技术存在电路复杂、成本高、使用寿命短以及难以产生特定不均匀度光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色温调整结构的光源,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电路复杂、成本高、使用寿命短以及难以产生特定不均匀度光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具色温调整结构的光源,包含:
一多波长光源设置于一灯座上;
一壳体,与灯座互相组合,构成一围绕结构,围绕该多波长光源;
一色温调整结构,设置于距离该多波长光源一定距离的位置,用以使该多波长光源发射光所具有的第一色温转换为第二色温,且使该出射光产生光学扩散效果。
该色温调整结构,设置于距离光源一定距离位置,以延长色温调整结构的使用寿命以及调整色温与光不均匀度,其结构可以增加出射光流明数、使色温调整结构所涂抹的荧光粉较为均匀,增加发射光的均匀度,其壳体具有数种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具色温调整结构的光源剖面图;
图2显示了一具色温调整结构的光源;
图3显示了另一具色温调整结构的光源;
图4显示了一具色温调整结构的投光灯结构光源;
图5显示了一具色温调整结构的圆柱形光源;
图6显示了一具色温调整结构的矩形光源;
图7显示了一具色温调整结构的圆盘形的光源;
图8显示了一具色温调整结构的圆锥形光源。
图中标记:100、光源;101、多波长光源;102、灯座;103、壳体;104、色温调整结构;105、透光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光源100包含:一多波长光源101、一灯座102、一壳体103、一色温调整结构104;其中该多波长光源101系设置于灯座102上;壳体103与该灯座102互相组合,以于该多波长光源101四周构成一围绕结构。一色温调整结构104,与该壳体103互相组合,设置于距离多波长光源101一定距离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益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益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79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器
- 下一篇:用于识别三相电网中的负载不对称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