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杆折叠式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8088.6 | 申请日: | 2008-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71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黄信福;黄裕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自行车暨健康科技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杆 折叠式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涉及一种连杆折叠式自行车。
背景技术
已知自行车的折叠技术方案,大致是将车体规划成前部车体及后部车体两大部份,所述前部车体大致由车首组件、前叉组件、前轮以及一部份的车架管所构成,所述后部车体大致由座管、后上叉、后下叉、后轮、传动组件、脚踏曲柄组以及另一部份的车架管所构成。所述前部车体及所述后部车体的车架管以一旋转轴予以连接,一快拆组件便于使用者控制所述旋转轴使的被闭锁固定或者被松开。
上述自行车主体的主要折叠方式,是以所述旋转轴为轴心,将所述前部车体往所述后部车体的方向转折,使车体呈前后轮左右并排的模式。此折叠方案的主要缺点在于所述前部车体的翻转动作的操作回转半径过大,以致需要较大的力量操作,且难以在车体上找到适合的施力操作部位,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杆折叠式自行车,其具有减少车体折叠或展开时所需的操作回转半径、以及省力方便操作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杆折叠式自行车,折叠后的车架各联结杆聚拢靠合,缩小折叠后的自行车体积,而便于携移。
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杆折叠式自行车,包括:
一以一第一连杆机构为车架的前部车体;展开的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为一四边形;
一以一第二连杆机构为车架的后部车体;所述第二连杆机构的一固定联结杆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的一固定联结杆固定连接;展开的所述第二连杆机构为三角形;
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可分别折叠其所属的复数活动联结杆,并且,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的相对折叠,使所述前部车体及所述后部车体呈左右并列的折叠型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杆折叠式自行车,其具有减少车体折叠或展开时所需的操作回转半径、以及省力方便操作等功能,并且折叠后的车架各联结杆聚拢靠合,缩小折叠后的自行车体积,而便于携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自行车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自行车的侧视暨折叠动作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自行车的侧视暨折叠动作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叠自行车的侧视暨折叠动作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折叠自行车的侧视暨折叠动作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于上述发明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按适于说明的比例、尺寸、变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绘,而非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且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如图1,本实用新型连杆折叠式自行车,包括:
一主要以一第一连杆机构10为车架的前部车体20;展开的所述第一连杆机构10近似一四边形;
一主要以一第二连杆机构30为车架的后部车体40;所述第二连杆机构30的一固定联结杆31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10的一固定联结杆11固定连接;展开的所述第二连杆机构30为三角形;
所述第一连杆机构10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30可分别折叠其所属的复数活动联结杆,并且,所述第一连杆机构10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30可以相对折叠,使所述前部车体20及所述后部车体40呈左右并列的折叠型态,如图5。
展开的所述第一连杆机构10及第二连杆机构30可再辅以锁固装置的锁固,使之相连组合成一不可旋转的刚体。
本实用新型图例中,所述第一连杆机构10由一固定联结杆11以及复数个活动联结杆12,13,14以旋转接点连接。一前管21可转动地穿枢于其中一活动联结杆13,所述前管21的顶端固定一把手组件22,底端连接一前轮杆23,所述前轮杆23的底端连接于一前轮24的轮轴一端。
所述第二连杆机构30由一固定联结杆31以及复数个活动联结杆32,33,34以旋转接点连接。所述固定联结杆31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10的固定联结杆11,第二端以叉状结构连接于一后轮41的轮轴两端。一座垫竖管42穿枢固定于其中一活动联结杆32。图例中,当活动联结杆32与33共线时,所述第二连杆机构30成为一固定刚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自行车暨健康科技工业研究发展中心,未经财团法人自行车暨健康科技工业研究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80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口卡加载方法和系统、接口卡及控制板
- 下一篇: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