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吸尘回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08423.2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35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吕卡利;崔贵府;曹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15/04 | 分类号: | B08B1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瑾瑜 |
地址: | 201714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尘 回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吸尘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防止吸出的粉状物质回流的防吸尘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工业上常用的吸尘系统,包括抽风机、吸尘管道、预处理系统等。工业生产中的粉尘通过抽风机吸出经吸尘管道进入预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达到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改善作业环境的效果。
现有工业吸尘设备存在以下缺点:在系统使用过程中,连接设备出风口的吸尘管道为直接垂直向下或直角弯头。在设备停止使用、断电或抽风管道发生振动时,发生吸出的粉尘倒流现象,附在管道壁上的粉尘会直接掉落在投料斗及其连接的设备内。另一方面当设备出现异常及其它不正常因素影响,也会使抽出的风倒流,管道中的粉尘反被吹到料中,造成产品质量或设备事故。所以发明一种在工业吸尘系统中防止吸尘回流的防吸尘回流装置对于保证产品质量、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改善作业环境是十分有意义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在工业吸尘系统中防止吸尘回流的防吸尘回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防吸尘回流装置,由设备、吸尘管组成,在设备的气体出口设有弯管,在弯管内设有止回阀。
弯管为倒U形管或双直角弯管。
吸尘管设在止回阀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要点是:将原有设备气体出口管的直管或直角弯管改为倒U形管或双直角弯管;在倒U形管或双直角弯管内设止回阀。止回阀阻止抽风倒流,阻止抽出的粉尘倒流;同时由于吸尘管设在止回阀下部,在吸尘管与弯管的连接处,倒U形管或双直角弯管的内壁形成一个挡板,吸尘管倒流的气体和粉尘被挡板阻挡。止回阀和弯管内壁挡板的双重阻挡,完成了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中弯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倒U形管,另一种是双直角弯管,两种情况都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防吸尘回流装置中,其它设施如工业生产中产生粉尘的设备、抽风机、吸尘管及抽出的粉尘预处理系统都没有改变,只是在设备的出口增加弯管,在弯管内增加单向阀便完成了实用新型任务。所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防粉尘倒流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防粉尘倒流效果好;
3.有效保证产品质量;
4.保证设备生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倒U形管防吸尘回流装置构造图;
图2为双直角弯管防吸尘回流装置构造图。
图中:(1)为设备,(2)为弯管,(3)为止回阀,(4)为弯管内壁,(5)为吸尘管(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在设备(1)的上部有倒U形管(2),倒U形管(2)与吸尘管(5)相连接。在倒U形管(2)内设有单向阀(3),单向阀(3)为圆形不锈钢片,直径与管内径相同。单向阀(3)上部与倒U形管(2)内壁相连。吸尘管(5)设在止回阀(3)的下部。启动抽风机,单向阀(3)开启,设备(1)内的粉尘随气流经倒U形管(2)、吸尘管(5)被吸走。突然停电时,抽风机停机,气体倒流,单向阀(3)关闭,粉尘被单向阀(3)和弯管内壁(4)阻挡,无法进入设备(1)内。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在设备(1)的上部有双直角弯管(2),双直角弯管(2)与吸尘管(5)相连接。在双直角弯管(2)内设有单向阀(3),单向阀(3)为圆形不锈钢片,直径与管内径相同。单向阀(3)上部与双直角弯管(2)内壁相连。吸尘管(5)设在止回阀(3)的下部。启动抽风机,单向阀(3)开启,设备(1)内的粉尘随气流经双直角弯管(2)、吸尘管(5)被吸走。抽风机停机时,气体倒流,单向阀(3)关闭,粉尘被单向阀(3)和单向阀(3)下部的管道内壁(4)阻挡,无法进入设备(1)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084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玩具及其操作输入装置
- 下一篇:稳定蛋白质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