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棒材打捆夹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0077.1 | 申请日: | 2008-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78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朱俊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市永生机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27/10 | 分类号: | B65B27/10;B65B13/20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元生 |
地址: | 244000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捆 夹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捆装置,尤其是一种棒材打捆装置。
背景技术
棒材打捆装置在钢材生产企业应用十分广泛。轧机轧制出的棒材经过打捆后才能转移和运输。现有的棒材打捆装置主要有缠绕式、绞锥式及气动式。缠绕式的打捆装置虽然能够实现半自动打捆,但是因束紧力度不够,常造成捆形松散,运输困难,吊运变形等问题,给棒材的转移和运输带来不利的影响。气动打捆能够达到收集束紧,但它是靠强度有限的钢带来承担的,这样不仅导致打捆机事故频发,而且钢带常被拉断,很难使捆形圆整。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开始使用铰锥式打捆装置,为使捆形圆整,配备了相应的夹紧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支架、一对驱动油缸组成,夹紧时,定位于同一固定支点的两成形臂在油缸的伸缩驱动下,做相向的定轴转动,两臂的内侧逐渐靠拢并随被夹紧棒材的多少而最终定形,从而达到对棒材的束紧和圆整。它的缺点是:因被捆扎棒材所受的最大夹紧力来自于左右对称的两个方向,致使该装置收集的棒材呈椭圆形,且在靠近该捆的上部,棒材之间常呈现出松散状态,造成捆扎时的束紧困难,吊运时散捆、折弯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解决上述夹紧装置收集的棒材呈椭圆形,且在靠近该捆的上部,棒材之间常呈现出松散状态,造成捆扎时的束紧困难,吊运时散捆、折弯等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棒材打捆夹紧装置,它包括底板、两个内侧呈圆弧形的主臂、两个内侧呈圆弧形的副臂及驱动油缸,两个主臂内侧开口相对铰接在底板上,两副臂内侧开口相对铰接在一起后一端铰接连杆的一端,连接的另一端与主臂圆弧底部铰接,每个驱动油缸的缸底和活塞杆分别与底板及一个主臂铰接,驱动主臂转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紧时两主臂在油缸的驱动下,作相向的绕支点的转动。两副臂通过连杆带动两副臂也同时作相向的、绕同一中心的转动,这样,两主臂、两副臂可同时完成中心线上下方各180度的夹紧成形。由于棒材受到四个方向的对称夹紧成形,因而,可达到束紧有力,捆形圆整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棒材受到四个方向的对称夹紧成形,因而,可达到束紧有力,捆形圆整的效果,这样就不会出捆形松散,吊运时散捆、折弯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驱动油缸,3、主臂,4、副臂,5、转轴,6、支撑柱,7、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棒材打捆夹紧装置,如图1所示,它包括底板1、两个内侧呈圆弧形的主臂3、两个内侧呈圆弧形的副臂4及驱动油缸2,两个主臂3内侧开口相对铰接在底板1上,为方便结构安装,两主臂3与固定在底板1上的支撑柱6铰接。两副臂4内侧开口相对并通过转轴5铰接在一起后一端与连杆7的一端铰接,连杆7的另一端与主臂3圆弧底部铰接,每个驱动油缸2的缸底和活塞杆分别与底板1及一个主臂3铰接,驱动主臂3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市永生机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铜陵市永生机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00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组合式瓶盖
- 下一篇:自行车变速器擎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