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操作弹性的输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0110.0 | 申请日: | 200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27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周中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操作 弹性 输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入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操作弹性、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进行大小调整的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计算机鼠标是操作计算机不可缺的输入设备。请参阅图1。图1为习知的鼠标1的示意图,包含供使用者按压的按键10。一般来说,每个按键10其上具有一按触点100,而所谓的按触点100即是按压手感最好的地方。
按触点100的位置通常与鼠标1内部的开关及按键力臂等有关系。习知的鼠标1的按触点100的位置通常已固定不动,但不同的使用者具有不同的掌形或手指长度,因此同一个鼠标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举例来说,一般家庭中若有不同使用人使用一台计算机,尤其是有大人与孩童使用同一台计算机与同一鼠标时,就会发生上述鼠标尺寸不适合不同使用人的问题。
此外,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及便利性考虑,计算机鼠标的整体体积也朝向小型化发展。虽然小型化的计算机鼠标可提高易携性,但会减少鼠标表面与使用者手掌的接触面积,不便于使用者握持。甚者,已有研究文献报导指出,手握式的鼠标其体积愈大时,对使用者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就愈小;反之,若使用越小体积的鼠标时,就越容易增加操作者手部的不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优良的操作弹性,能根据本身的手掌大小及手指长度,将鼠标的按键操作在令人感到舒适及便于使用的开合角度的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除了可提供良好的操作手感外,在操作上也能缩短甚至不需要任何的适应时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种具有操作弹性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枢接至该输入装置;
第一按键,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之上并连接至该第一壳体;
第二按键,设置于该第二壳体之上并连接至该第二壳体,其中该第一按键及该第二按键分别能藉由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被操作以往复移动;
第一开关,设置于该输入装置中及该第一按键之下;以及
第二开关,设置于该输入装置中及该第二按键之下,其中该第一按键及该第二按键于各自的移动过程中分别响应于一使用者的按压触发该第一开关与该第二开关。
具体的讲,该输入装置还包含:
一旋转轴,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的端部枢接至该旋转轴。
所述第一按键及第二按键分别具有第一开关接触端及第二开关接触端,该第一开关接触端及该第二开关接触端尺寸满足在该第一按键及该第二按键于各自的移动过程中分别能响应于使用者的按压接触该第一开关与该第二开关。
所述输入装置进一步包含:
第三壳体,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之间,该第一开关及该第二开关设置于该第三壳体中。
所述输入装置还包含:
一滚轮,固定于该第三壳体中并部份地外露于该第一按键及该第二按键之间。
一种具有操作弹性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装置包含: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枢接至该输入装置;
第一按键,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之上并连接至该第一壳体;
第二按键,设置于该第二壳体之上并连接至该第二壳体,其中该第一按键及该第二按键分别能藉由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被操作以往复移动;
复数个第一开关,设置于该输入装置中及该第一按键之下,所述第一开关根据该第一按键的移动位置而排列;以及
复数个第二开关,设置于该输入装置中及该第二按键之下,所述第二开关根据该第二按键的移动位置而排列,其中该第一按键及该第二按键于各自的移动过程中分别响应于一使用者的按压选择性地触发所述第一开关与选择性地触发所述第二开关。
具体的讲,所述输入装置包含:
一旋转轴,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的端部枢接至该旋转轴。
该第一按键及该第二按键分别具有第一开关接触端及第二开关接触端,该第一开关接触端及该第二开关接触端在该第一按键及该第二按键于各自的移动过程中分别选择性地接触该等第一开关其中之一与该等第二开关其中之一。
所述输入装置进一步包含:
第三壳体,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二开关设置于该第三壳体中。
所述输入装置还包含:
一滚轮,固定于该第三壳体中并部份地外露于该第一按键及该第二按键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01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六氟化硫断路器灭弧室瓷套
- 下一篇:指针杆装置及输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