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装箱前端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集装箱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10723.4 | 申请日: | 2008-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12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何思东;陈竟华;焦悦秦;杨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B65D88/1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晓东;邢雪红 |
地址: | 518067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 前端 结构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装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前端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一般由一对侧墙、门端、前端、顶板、底部等部件组成。图1和图2分别为现有技术的集装箱前端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和主视示意图,集装箱前端主要由墙板、两角柱、与两角柱的上端连接的上梁2、楣板3、下梁、分别位于角柱上端的两顶角件1等构成,其中上梁2与楣板3设计为一体,并成‘Z’形,采用钢板压制成型,在应用过程中,该结构形式的上梁2和楣板3的抗弯矩性较差。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集装箱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前端结构,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集装箱前端结构的上梁和楣板的抗弯矩性较差的问题,并且还提供一种具有该结构的集装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前端结构的技术方案包括两角柱、与所述两角柱的上端连接的上梁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两角柱顶端的两顶角件,该上梁具有相互垂直的竖直部和水平部,其中,所述集装箱前端结构还包括两分别设置于该上梁与顶角件连接处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固接于相对应顶角件的内侧面,所述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分别固接于所述上梁的竖直部和水平部。
根据上述集装箱前端结构,其中,所述加强板为三角形板。
根据上述集装箱前端结构,其中,所述加强板设在所述上梁的竖直部的、位于集装箱内部的一侧。
根据上述集装箱前端结构,其中,所述加强板设在所述上梁的竖直部的、位于集装箱外部的一侧。
根据上述集装箱前端结构,其中,所述加强板,其一边焊接于所述顶角件的内侧面,其另两边分别焊接于所述上梁的竖直部和水平部。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其包括集装箱前端结构,其中,所述集装箱前端结构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集装箱前端结构。
在顶角件和上梁的连接处分别设置一呈三角形的三角板,提高了集装箱前端结构的强度,增加了集装箱的横向刚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前端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集装箱具有较好的抗弯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集装箱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集装箱前端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前端结构优选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集装箱前端结构优选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前端结构优选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集装箱前端结构优选实施例二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3和图4说明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前端结构优选实施例一的结构,集装箱前端结构包括顶角件1、上梁2和楣板3,还包括增加抗弯矩性的加强板9,该加强板9呈三角形,加强板9的一边固接于顶角件1的内侧面,加强板9的另外两边分别固接于上梁2的竖直部21及上梁的水平部22;比较优选的固接方式为焊接,加强板9与上梁2的竖直部21、水平部22及顶角件1的内侧面一起围成一个空腔。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加强板9设在上梁2的竖直部21靠近集装箱外部的一侧。
图5和图6说明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前端结构优选实施例二的结构,和上述优选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加强板9设在上梁的竖直部21靠近集装箱内部的一侧,这样不但增加了集装箱整体的抗弯矩性,而且不影响其外部轮廓结构。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其所包括的集装箱前端结构则为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前端结构。当然,集装箱的优选实施例的集装箱前端结构则为上述集装箱前端结构的优选实施例。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07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沥青智能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原料预混料搅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