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锌电解装置中输送电解后溶液的溜槽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10861.2 | 申请日: | 200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83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姚昌洪;耿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7/00 | 分类号: | C25C7/00;C25C1/16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 洪 |
地址: | 412007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 装置 输送 溶液 溜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锌冶炼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电解设备。
背景技术
金属锌冶炼一般采用湿法炼锌工艺,它包括电解步骤,即酸性含硫酸锌电解液在电解槽内析出锌,电解槽呈列排列,各列电解槽旁均设置有连通的U型敞口玻璃钢溜槽,电解后的溶液自各个电解槽内溢出,经与电解槽相连的下液管引导,流入每列的溜槽内,经各列溜槽汇总后进入循环系统循环使用;电解槽上的聚乙烯管道下液管DN90长约1.5米,电解液中的钙镁离子在温差作用下易结晶,其结晶体易堵塞管道,造成电解槽内的溶液溢出事故,且聚乙烯材质的循环带与楼板接触,造成漏电,甚至被烧穿;由于溜槽的所用材质为玻璃钢,使用一段时间后,溜槽易变形、穿孔,溜槽内的电解后溶液因温度较高,易产生酸雾,对厂房和设备造成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锌电解装置中输送电解后溶液的溜槽,它为封闭式结构,可避免电解后溶液产生酸雾,对厂房和设备造成腐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锌电解装置中输送电解后溶液的溜槽,它分为槽体和槽盖板,所述的槽体为”U”形敞口槽,槽体为钢混结构混凝土材质,槽内表面设置有防腐层,所述的槽体上还覆盖有多块长方形玻璃钢槽盖板。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槽盖板上方设置有下液管进入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槽盖板的长度为槽体宽度的倍数。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U”形槽内表面防腐层是厚度为2mm至5mm厚的玻璃钢防腐层。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防腐层还包括塑料布层,所述的塑料布层直接铺设于玻璃钢层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防腐层还包括耐酸瓷板及塑料布层,所述玻璃钢层上用树脂胶泥铺砌耐酸瓷板,所述的塑料布层铺设于耐酸瓷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溜槽为混凝土刚性结构,其强度大大增加,不易变形,在其内表面进行防腐处理后,可达到理想的防腐效果,由于溜槽的整体高度和安装高度增加,使自电解槽内引导溶液流出的下液管长度缩短,使溶液在导管内结晶的机率降低,有效地降低了电解液溢出的事故,也避免了下液管与楼面等建筑构件的接触,避免了由此产生的腐蚀,在槽体内铺设塑料布层可增加槽体内表面光滑度,减少电解后液结晶的形成。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槽盖板,可有效阻止酸雾的挥发,避免酸雾对厂房和设备造成腐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下液管,2-电解槽,3-槽体,4-防腐层,
5-槽盖板,6-楼板,7-塑料布层,8-耐酸瓷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锌电解装置中输送电解后溶液的溜槽,它分为槽体3和槽盖板5,槽体为“U”形敞口槽,槽体3为钢混结构混凝土材质,“U”形槽内表面防腐层4是厚度为2mm至5mm厚的玻璃钢防腐层,塑料布层7直接铺设于玻璃钢层上。多块长方形玻璃钢盖板槽盖板5覆盖”U”形槽体上。槽盖板5上方设置有下液管进入孔。槽盖板5的长度为槽体3宽度的1倍。
实施例2:
一种锌电解装置中输送电解后溶液的溜槽,它分为槽体3和槽盖板5,槽体为“U”形敞口槽,槽体3为钢混结构混凝土材质,“U”形槽内表面防腐层4是厚度5mm厚的玻璃钢防腐层,玻璃钢层上用树脂胶泥铺砌耐酸瓷板8,塑料布层7铺设于耐酸瓷板8上,多块长方形玻璃钢盖板槽盖板5覆盖”U”形槽体上。槽盖板5上方设置有下液管进入孔。槽盖板5的长度为槽体3宽度的2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08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全自动洗衣机的节水装置
- 下一篇:LF精炼炉半密闭罩排烟除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