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远红外辐射智能井口加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1523.0 | 申请日: | 200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05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邹文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文英 |
主分类号: | E21B36/00 | 分类号: | E21B36/00 |
代理公司: | 大庆禹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士文;杨晓梅 |
地址: | 16331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辐射 智能 井口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器,尤其涉及一种远红外辐射智能井口加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普通的油井井口加热设备结构不够紧凑,体积比较大,占地面积大,出口温度不可随意调整,升温不快,换热效率不高,有焦糊腐蚀和管堵的现象,维护成本高而且需要经常更换主体设备,由于热积累过高,存在干烧的困扰,不但减少加热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安全系数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远红外辐射智能井口加热器,它体积小,占地面积少,结构紧凑,设计先进,出口温度根据需要可随意调整,热效高,升温快,换热效率高,等温性能好,安全可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防爆进线箱1、管程2、电接点压力表3、无石棉耐温1000℃碳酸钙绝热材料或硅酸铝纤维空心棉4、壳程5、测温探头6、H2+石油树脂溶液出口7、防爆维修口8、石油树脂溶液进口9、维修泄放口10和H2进口11组成。防爆进线箱1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端,防爆维修口8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端,中间设置有无石棉耐温1000℃碳酸钙绝热材料或硅酸铝纤维空心棉4,壳程5设置在无石棉耐温1000℃碳酸钙绝热材料或硅酸铝纤维空心棉4的内部,管程2贯穿壳程5与防爆进线箱1和防爆维修口8连接,电接点压力表3、测温探头6和H2+石油树脂溶液出口7设置在壳程5的上端,石油树脂溶液进口9、维修泄放口10和H2进口11设置在壳程5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分层逐级加热的方式使加热均匀,加热区域内无死角,保证了被加热物质的温度均匀性。加热元件采用高辐射,低负荷加热方式从设计中确保了产品的使用寿命。电热元件工作在常压情况下,可在线不停机更换电热元件,一般使用寿命在4-5年左右,加热元件采用绝对安全可靠的双套管结构,绝缘体采用进口电熔结晶MgO,加热部分采用防爆措施,并与被加热物安全分离,又多一道保护措施。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占地面积少,结构紧凑,设计先进,出口温度根据需要可随意调整,热效高,升温快,换热效率高,等温性能好,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是由防爆进线箱1、管程2、电接点压力表3、无石棉耐温1000℃碳酸钙绝热材料或硅酸铝纤维空心棉4、壳程5、测温探头6、H2+石油树脂溶液出口7、防爆维修口8、石油树脂溶液进口9、维修泄放口10和H2进口11组成。防爆进线箱1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端,防爆维修口8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端,中间设置有无石棉耐温1000℃碳酸钙绝热材料或硅酸铝纤维空心棉4,壳程5设置在无石棉耐温1000℃碳酸钙绝热材料或硅酸铝纤维空心棉4的内部,管程2贯穿壳程5与防爆进线箱1和防爆维修口8连接,电接点压力表3、测温探头6和H2+石油树脂溶液出口7设置在壳程5的上端,石油树脂溶液进口9、维修泄放口10和H2进口11设置在壳程5的下端,管程2放电加热,壳程5走被加热物(H2+石油树脂)。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占地面积少,结构紧凑,设计先进。配备先进的数码控温仪进行控温,出口温度根据需要可随意调整,并能自动显温,自动控温,精确明显。
本实用新型热效高,升温快。如来油温度40-50℃升至85℃只需10分钟,在加热运行中,使出口油温稳定在设定范围内(一般设定在70-130℃可调整),达到温度即断电停止加热,低于时自动送电加热。
本实用新型换热效率高,热管是靠介质相变时吸收和释放汽化潜热,以及介质流动来传导热量的,其导电能力是同等银导热量的2000倍,紫铜的6000倍,换热效果好,从而降低能耗,节能效果明显。
本实用新型等温性能好,热管内腔处于饱和状态的蒸汽由蒸发段流向冷凝段的压力差很小,因而整根热管的温差很小(只有1℃左右),热管工作的壁面温度随高,但远离重油焦糊区域,从根本上避免了焦糊腐蚀和管堵现象的出现,大幅度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不需要经常更换主体设备。
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热管设备由于其等温特性,传输热量整体在一个温度段,避免了过高的热积累,不存在干烧困扰,提高整体安全系数,在降低加热功率的同时,增加了加热设备的使用寿命,使设备安全性显著提高。
本实用新型主体设计寿命5-8年。可更换加热器设计寿命3-5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文英,未经邹文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15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