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凸轮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12291.0 | 申请日: | 200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91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丁志芳;宋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047 | 分类号: | F01L1/047;F01M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凸轮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上的部件结构,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凸轮轴结构。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上,凸轮轴是一个很重要的部件,对其清洁度有很高的要求。现有的发动机凸轮轴为一个整体,如图1所示,凸轮轴内有一个主油道5,主油道5是一个盲孔,其与凸轮轴的前端是相通的,而与凸轮轴的后端是不通的。这种结构虽然可减少加工工序,但在精加工凸轮轴主油道5及凸轮轴轴颈上的副油孔6后,残留在主油道5内的铁屑很难清除干净。当发动机运转时,这些铁屑容易随润滑油流经各副油孔6,易造成副油孔6堵塞,如果铁屑经副油孔6流入凸轮轴与凸轮轴孔的接触面处,容易造成凸轮轴刮伤、卡滞或拉瓦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因此为了去除凸轮轴内部残留铁屑,需要用专用清洁设备来清洁,以保证凸轮轴的清洁度,这样既增加了费用,又浪费了人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凸轮轴结构,该结构能够在保证润滑良好的前提下方便的去除残留在凸轮轴内的铁屑,保证凸轮轴的清洁度。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凸轮轴结构,包括一个凸轮轴,所述凸轮轴包括一个沿凸轮轴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主油道,其中,所述的主油道贯穿整个凸轮轴,所述凸轮轴结构还包括一个安装在主油道的后端且可阻止油液流过的阻油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主油道是贯穿整个凸轮轴的,因此在精加工主油道后,加工时的残余铁屑可以很方便的从主油道中排出,不会有铁屑残留在主油道中,提高了凸轮轴的清洁度。将凸轮轴清洁完成后,再将阻油部件安装到主油道中,可以实现原有的润滑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发动机凸轮轴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发动机凸轮轴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发动机凸轮轴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动机凸轮轴结构,包括凸轮轴1和钢球2;凸轮轴1上有一个沿凸轮轴1的中心轴线延伸并贯穿整个凸轮轴1的主油道11,凸轮轴1上还有5个与主油道11垂直相交的副油孔12,副油孔12的另一端与凸轮轴的外表面连通;钢球2安装在主油道11的后端,钢球2与主油道11之间为过盈配合,通过二者之间的过盈配合来防止润滑油从主油道11的后端流出。
凸轮轴1为铸造成型,铸造成型时将主油道11铸造成通孔,在铸造成型后精加工凸轮轴1上的主油道11和副油孔12。加工完成后,会有部分铁屑残留在主油道11和副油孔12中,由于主油道11是贯通的,同时主油道11和副油孔12之间也是连通的,因此在用压缩空气或清洗液清洁主油道11和副油孔12时,压缩空气或清洗液可从主油道11的一端进入,从主油道11的另一端和副油孔12中排出,压缩空气或清洗液在流动中将残留在主油道11和副油孔12中的铁屑带出,提高了凸轮轴1的清洁度。
在将凸轮轴1清洁完成后可通过压力的方式将钢球2压装到主油道11的后端,使钢球2与主油道11之间过盈配合,防止润滑油从主油道11的后端流出。凸轮轴1在发动机上运转时,主油道11的前端由另外的零件密封。通过外部输送装置,润滑油从凸轮轴1前端处的副油孔12中流入,从其它各副油孔12中流出,然后润滑各表面。
实施例二
图3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之对应的构成要素,省略重复的说明,只对其中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与第一实施例中将钢球2压装到主油道11的一端、使钢球2与主油道11之间过盈配合不同;在第二实施例中,在主油道11的后端加工出内螺纹,在将凸轮轴1清洁完成后将一个带有垫片4的螺塞3安装到主油道11的内螺纹中,螺塞3将垫片4紧紧压靠在主油道11的后端面上,主油道11的后端面与垫片4的一端面紧密贴合,垫片4的另一端面与螺塞3的内端面紧密贴合,通过这种方式来防止润滑油从主油道11的后端流出。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22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力利用导流帽装置
- 下一篇:抽油杆刮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