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源导光膜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13072.4 | 申请日: | 200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12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苏德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嘉姆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8/00 | 分类号: | F21V8/00;H01H13/83;F21Y10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朝阳;孙洁敏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源 导光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源导光膜,尤其涉及手机按键的一种背光源导光膜。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键盘的背光源一般是通过传统的PC(聚碳酸酯)材料导光膜实现,其工艺即是在PC片材表面通过激光、印刷或模压方式产生导光点。虽然这种导光膜具有较好的导光效果,但是由于PC片材有一定的硬度,在与键盘模组组装后按压触感欠佳,并且导光片在折叠或弯曲后易产生折痕,从而影响光线的传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导光膜与键盘模组组装后的按压触感不佳,且导光片在折叠或弯曲后易发生光传递受阻的问题,提供一种背光源导光膜,它采用在高透明柔性材表面印刷导光网点的方法实现导光作用,同时使导光膜具有质地柔软的特点,有效改善按压触感,避免折叠或弯曲对导光效果的影响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光源导光膜,包括有薄膜状导光片,导光片由聚氨酯(PU)、热塑型聚氨酯(TPU)或高透明硅橡胶构成,在导光片上设置分布有光学网点。
所述导光片边侧设置有光源。
所述光学网点为连接在导光片下部的导光材料。
所述光学网点的排列,沿导光片上远离光源的方向,光学网点的覆盖比率逐渐变大。
所述光学网点的覆盖比率逐渐变大,指光学网点的排布密度逐渐变大。
所述光学网点的覆盖比率逐渐变大,指光学网点的尺寸逐渐变大。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质地柔软的聚氨酯、热塑型聚氨酯或高透明硅橡胶片材表面印刷按照光学原理规律分布的光学网点,使光线入射时通过导光点改变反射角后从导光片正面射出;它在保证导光膜表面反光均匀同时,有效改善按压触感、避免折叠或弯曲产生折痕影响导光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学网点的第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学网点的另一种形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背光源导光膜,包括有薄膜状导光片1,导光片1由聚氨酯、热塑型聚氨酯或高透明硅橡胶构成,在导光片1下部设置分布有起导光作用的光学网点2,导光片1边侧设置有光源3。所述光学网点2的排列,沿导光片1上远离光源3的方向,光学网点2的覆盖比率逐渐变大。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光学网点的第一种形式,其光学网点2的覆盖比率逐渐变大通过光学网点2的排布密度逐渐变大来实现。越远离光源3的区域,单位面积内分布的光学网点2数量增加。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光学网点的另一种形式,其光学网点2的覆盖比率逐渐变大通过光学网点2的尺寸逐渐变大来实现。越远离光源3的光学网点2反光面积越大,以实现导光片1上各区域反光量相同,到达整体发光均匀的目的。
所述光学网点2为印刷在导光片1下部。
本实用新型可像以往的导光膜一样,运用于金属薄膜按键、硅橡胶键盘等,同时也可以在导光膜上连接按压触点。这种背光源导光膜利用PU、TPU或硅橡胶其材质本身具有柔软、透明度高利于传导光线的特点,与按键模组组合达到优良的按压触感;同时反光介质按光学原理排布,实现发光均匀。尤其是它还具有传统导光膜所不具备的质轻、柔软、折叠或弯曲后不会产生折痕而影响发光的特性;且厚度薄,一般在0.1-0.3mm即可达到良好的导光效果。在运用中,一般小面积背光源只需1-2颗侧LED灯即可,结构本身无需设置电路部分,还可通过表面印刷得到不同颜色的背光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嘉姆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嘉姆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30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