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动钳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13202.4 | 申请日: | 200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30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易刚;李小永;王铁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20 | 分类号: | F16D65/20;F16D65/09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制动钳。
背景技术
制动器是汽车的关键部件,主要用来使行驶中的车停止运动和使已经停止的车保持不动。一般驻车或单独采用鼓式制动结构进行驻车,或采用球盘式集成制动钳来实现行车制动和驻车。球盘式集成制动钳虽然也可集成,但由于其球盘较难制造,且精度要求比较高,所以只在高级车上使用。
为此,目前已设计出一种可实现行车制动与驻车制动的双重功能的制动钳,主要包括:进油管、螺杆驱动机构,螺杆推进轴的一端通过回位弹簧固定在螺杆驱动机构上,由螺杆驱动机构驱动进行轴向运动,另一端与螺杆套螺纹连接、螺杆套与缸体内的主活塞连接,主活塞推动制动块,通过制动块夹紧制动盘达到制动目的;还包括有螺杆驱动机构包括:驻车制动手柄、转轴和推杆,转轴上有一偏心的半球形窝坑,两头圆形的圆棒(即推杆)的一头与转轴上的偏心窝坑相配合,另一头和螺杆推进轴上的球形窝坑配合。当转轴转动时,转轴上的偏心窝坑使推杆沿活塞轴线方向运动,推杆通过螺杆推进轴和螺杆套推动主活塞和制动块夹紧制动盘,实现驻车制动。
这样的设计初步实现了制动钳的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但是,此种结构的制动钳,螺杆在工作中会产生旋转的,这就导致驻车制动的时候,螺杆会被动旋转而消耗掉一部分向活塞方向的轴向位移,造成能量损耗,同时,该制动钳的结构,在制动块磨损的情况下,无法实现调整制动盘与制动钳之间的距离,保证有效制动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防止因螺杆被动旋转而造成能量传递损耗的制动钳。
一种制动钳,具有一缸体,包括:螺杆、螺杆套、活塞以及设置在缸体内的螺杆驱动机构,所述螺杆通过螺杆套与活塞连接,其中,还包括设置在缸体内的防转机构,所述防转机构连接于螺杆与螺杆驱动机构之间,所述螺杆驱动机构的驱动力通过所述防转机构传递给所述螺杆。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防转机构包括一防转块,所述螺杆驱动机构抵顶防转块的一端,所述螺杆卡入防转块的另一端。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防转块具有一台阶部,设置于所述防转块的两端的临接处,所述台阶部与缸体的第一接触壁抵顶。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防转块的台阶部具有防转销,所述缸体的第一接触壁具有防转销孔,所述防转块的防转销与所述缸体的防转销孔配合设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防转块抵顶螺杆驱动机构的一端为小端,其端部具有与螺杆驱动机构抵顶配合的呈大致半球形的窝坑;所述的防转块卡接所述螺杆的一端为大端,具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临接处具有台阶面。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杆包括端头部以及与端头部连接的杆部,该端头部在其外壁上沿径向方向延伸出有突起,所述突起一侧与所述台阶面相抵顶。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动钳还包括一具有通孔的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卡接固定于所述缸体,弹簧座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螺杆的杆部的一部分穿过所述弹簧座及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抵顶所述弹簧座,另一端与所述突起的抵顶所述台阶面的另一侧相抵顶。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杆与螺杆套之间采用四线程非自锁螺纹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杆套用于抵顶活塞的一端部是非圆形的,所述活塞的用于与螺杆套抵顶的端部内腔具有与上述螺杆套非圆形的端部相配合的形状。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动钳还包括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螺杆套外围,第二弹簧的一端抵顶活塞,另一端通过垫片抵顶于固定在活塞内壁上的弹性挡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螺杆驱动机构包括:凸轮轴和推杆,凸轮轴上有一偏心的窝坑,所述窝坑呈半球形,窝坑的形状与推杆的呈球形的一端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驻车制动时,螺杆驱动机构的力向螺杆传递,通过在螺杆驱动机构与螺杆之间设置有防转块,可以防止螺杆驱动机构的转动摩擦力向螺杆传递,减少因转动摩擦力而造成能量输出的损耗。同时,由于所述螺杆与螺杆套之间之间采用四线程非自锁螺纹连接,以及第二弹簧的设置,在制动块磨损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调整制动盘与制动钳之间的距离,保证有效制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制动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B-B剖视图。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32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氧传感器老化模拟装置
- 下一篇:浮球式下水口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