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13242.9 | 申请日: | 2008-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55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廖学湖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9/18 | 分类号: | B62K19/18;B62K21/22;B62K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器,主要应用于自行车车架或自行车立管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折叠器,如图1所示,主要用以将自行车的两个折叠部件91固定在伸展状态的习用折叠器结构,此习用折叠器具有两个相枢接的第一、第二半部92、93分别与自行车的两个折叠部件91相固接。其中,第一半部92在相对应于枢轴94的另侧枢设有一拉杆95以及一扳柄96,其扳柄96透过一偏心轴97与拉杆95相枢接;其第二半部93则设有一可供拉杆95跨入的卡固槽98,使将板柄96压紧时,由偏心轴97推顶拉杆95轴向位移,令拉杆95跨入卡固槽98中,进而达到将自行车的两个折叠部件91固定在伸展状态的目的,以及,在放松扳柄96之后,可配合将第一半部92的拉杆95推出第二半部93的卡固槽98,使第一、第二半部92、93得以张开,即可让自行车的两个折叠部件91得以相对折叠收合。
然而,一般自行车为了方便两个折叠部件91的伸展、收合,而多会将扳柄96设计成较容易扳动的状态,因此若在自行车呈两个折叠部件91伸展的使用状态下,扳柄96因受外力触碰而松开的机率相当高,其拉杆95就有可能退出卡固槽98,导致第一、第二半部92、93张开,进而无法让自行车的两个折叠部件91保持在伸展状态,严重影响使用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器,其能实现确保两个折叠部件不致于任意折叠,达到确保使用安全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器,具有两个相枢接的第一半部及第二半部分别与两个折叠部件相固接;第一半部,在相对应于枢轴的另侧枢设有一拉杆以及一扳柄,该扳柄透过一偏心轴与该拉杆相枢接,该偏心轴可随该扳柄连动,进而推顶该拉杆轴向位移;第二半部,设有一可供该拉杆跨入的卡固槽;以及,在该第一半部与该拉杆之间设有一弹性组件,用以常态下对该拉杆产生一朝向该卡固槽内部方向拉引的作用力。
优选地,该拉杆的尾端设有一外径大于该卡固槽的卡固端,该拉杆相对应于设有卡固端的另一端透过该偏心轴与该第一半部相枢接,该扳柄并与该偏心轴相固接。
优选地,该卡固端由螺设在该拉杆尾端的螺帽所构成。
优选地,该弹性组件由拉伸弹簧构成。
优选地,该拉杆在其与该偏心轴相枢接的一端,设有一可与该扳柄尾端构成干涉的连动部。
优选地,该弹性组件的一端直接与该拉杆相钩持,该弹性组件的另端经由螺杆锁固于该第一半部处。
优选地,其中一个折叠部件一体成型于第二半部上,另一个折叠部件则通过一螺杆固定于第一半部底部。
优选地,该两个折叠部件另外以组装固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一、第二半部上。
优选地,该两个折叠部件以一体成型的方式设于第一、第二半部上。
优选地,该两个折叠部件各以一螺杆固定的方式设于第一、第二半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拉杆与第一半部之间设有一弹性组件,此弹性组件常态对拉杆产生一朝向卡固槽内部方向拉引的作用力,使得以让第一半部的拉杆得以准确跨入第二半部的卡固槽至定位,以及在扳柄松开的状态下限制拉杆不致于任意推出卡固槽,增加两个折叠部件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折叠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新型折叠器的第一实施例使用状态外观立体图。
图3是本新型折叠器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新型折叠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半部关闭状态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新型折叠器第一实施例中弹性组件拉引示意图。
图6是本新型折叠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半部关闭过程结构剖视图。
图7是本新型折叠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半部张开状态结构剖视图。
图8是本新型折叠器第二实施例结构分解图。
图9是本新型折叠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半部关闭状态结构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32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