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点卸包螺旋溜槽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5587.8 | 申请日: | 200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57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栋;王霆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荣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1/06 | 分类号: | B65G11/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夏海初 |
地址: | 213012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点 螺旋 溜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点卸包螺旋溜槽,属于物流装卸设备技术。
背景技术
卸包螺旋溜槽,是一种成包物资由高位向低位卸送的装置。由于其溜槽围绕立柱呈螺旋状布置,故称之为卸包螺旋溜槽。
已有的卸包螺旋溜槽,均是在溜槽最高位设有成包物资的入口,而在溜槽最低位设有成包物资的出口。这种已有的一点卸包螺旋溜槽,给高位成包物资的卸送造成了局限。这不但当卸送到低位的成包物资堵住其出口时,需要停止卸包工作,要等到将已卸下的成包物资搬空后,再能继续实施卸包工作;而且当使用汽车等运输工具接受卸包时,由于汽车车厢底面有一定高度,而往往不能接受溜槽最低位出口所卸送的成包物资。这是已有卸包螺旋溜槽所存在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点卸包螺旋溜槽,以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点卸包螺旋溜槽,包括立柱,与立柱连接的螺旋溜槽,其创新点在于,在螺旋溜槽的高端卸包入口处,与其低端卸包出口处之间,至少设有1个中间卸包滑槽组件。
由以上所给出的技术方案可以明了,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其最低位卸包出口处以上部位,增设了至少1个中间卸包滑槽,从而实现了多点卸包,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由于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所述中间卸包组件的结构形式较多,而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中间卸包滑槽组件,包括与螺旋溜槽相交连接的滑槽,卸包挡截板,和用来驱动卸包挡截板作回转运动的驱动构件;且卸包挡截板的下端,与螺旋溜槽的外侧壁转动连接,而其上端通过其转动能抵靠螺旋溜槽的外侧边/滑槽的外侧边和立柱的外壁;位于卸包挡截板范围内的螺旋溜槽的外侧边,设有能让卸包顺畅通过进入滑槽的缺口;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挡截板截溜式方案,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型遴选的用来驱动挡截板的驱动构件有以下2种:
所述用来驱动挡截板的驱动构件,包括转轴,与转轴连接的手柄,和设在螺旋溜槽与滑槽相交点的上、下转轴座副;转轴与所述挡截板一端连接,且与转轴座副所设的轴孔转动配合。
所述用来驱动挡截板的驱动构件,是气动驱动组件;且所述气动驱动构件设在螺旋溜槽的底壁外侧,设在螺旋溜槽底壁长槽孔内的连杆的一端,与挡截板连接,而连杆的另一端,与气动组件的活塞杆连接。
实验证明所述2种驱动构件,都是可靠实用的。
本实用新型还主张,在挡截板自由端与立柱抵靠的部位,设有能让挡截板自由端埋入的凹坑。其目的主要在于能让卸包卸溜顺畅,和使挡截板具有较高的耐冲击能力。
上述技术方案得以实施后,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结构合理,能够实施多点卸包,现场实用性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图中所示立柱1为空心立柱;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包括的一种中间卸包滑槽组件3的停止工作状态参考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包括的一种中间卸包滑槽组件3的工作状态参考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包括的另一种驱动构件3-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照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如附图1~3所示。
一种多点卸包螺旋溜槽,包括空心立柱1,与立柱1连接的螺旋溜槽2,在螺旋溜槽2的高端卸包入口处,与其低端卸包出口处之间,设有1个中间卸包滑槽组件3。所述中间卸包滑槽组件3,包括与螺旋溜槽2相交连接的滑槽3-1,卸包挡截板3-2,和用来驱动卸包挡截板3-2作回转运动的驱动构件3-3;且卸包挡截板3-2的下端,与螺旋溜槽2的外侧壁转动连接,而其上端通过其转动能抵靠滑槽3-1的的外侧边和立柱1的外壁;位于卸包挡截板3-2范围内的螺旋溜槽2的外侧边,设有能让卸包顺畅通过进入滑槽3-1的缺口3-4;所述用来驱动挡截板3-2的驱动构件3-3,包括转轴3-3-1,与转轴3-3-1连接的手柄3-3-2,和设在螺旋溜槽2与滑槽3-1相交点的上、下转轴座副3-3-3;转轴3-3-1与所述挡截板3-2一端连接,且与转轴座副3-3-3所设的轴孔转动配合。在挡截板3-2自由端与立柱1抵靠的部位,设有能让挡截板3-2自由端埋入的凹坑1-1。
具体实施方式之二,如附图4所示,并请参读附图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荣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荣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55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电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手持式内窥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