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置三维加强筋加固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5684.7 | 申请日: | 200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42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农;郑西贵;薛俊华;阚甲广;袁亮;李桂臣;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5/00 | 分类号: | E21F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惠芬 |
地址: | 221116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三维 加强 加固 沿空留巷 充填 墙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三维加强筋加固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结构,尤其适用于矿山井下回采巷道充填墙体的加固。
背景技术
沿空留巷的技术在世界采矿领域已采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其实质是是将已采工作面后方的回采巷道用支设木柱、砌筑矸石带或充填混凝土的方法沿采空区保留下来,作为下一工作面的回采巷道。
随着科学技术及采矿机械化的不断发展,采用砌筑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的做法越来越普遍,但随着工作面的回采,构筑的巷帮充填体将承受破断直接顶和老顶的自重载荷,同时承受老顶破断后形成的砌体梁结构中顶板回转过程中的侧向压力,受此影响,采用充填材料的充填墙体多数情况下均会发生明显变形,甚至被压垮,或者充填体发生向巷道内或采空区侧剧烈滑移,滑移量最大可达到1m以上,充填墙体受压变形、破坏或充填体的强烈滑移,导致巷道空间急剧缩小,造成辅助生产、通风等工序难以进行,严重威胁矿山的安全生产。
目前,加强充填墙体的方法有:①采用高标号的水泥;②改善充填材料的配方;③充填墙体外支设单体支柱等方法。上述方法虽然能够减少充填墙体变形的滑移,但还是则难以有效控制墙体的位移,因此如何保证充填墙体的完整性并提高其承载能力是目前急需要得到解决的重大安全生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施工,效果好的内置三维加强筋加固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内置三维加强筋加固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结构,由充填墙体、设在充填墙体内的网格状三维加强筋构成。
所述的三维加强筋为螺纹钢、圆钢或扁钢编织而成;所述编织的三维加强筋间排距为0.8~1.6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充填墙体内设置网格状三维加强筋,限制充填墙体间的错动,为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提供强化加固,使充填组合形成的整体充填墙体更加坚固,有效适应上覆岩层的活动及滞后采动压力影响,一是提高充填体的整体性,将充填体和加强筋的特性结合,共同发挥作用;二是提高充填体初期承载能力,适应上覆顶板回转下沉运动;三是提高充填体整体强度,保障充填体能有效适应强烈的滞后采动应力影响,有力的控制巷道围岩的整体变形;四是施工方便,三维加强筋可以预制或者是在现场构建,施工简单快速。通过在充填体内布置三维加强筋,把充填体和加强筋组合成一个整体,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保障沿空留巷的成功。其结构简单,效果显著,易施工,安全可靠,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顶板;2—底板;3—充填墙体;4—三维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内置三维加强筋加固沿空留巷充填墙体结构,由充填在顶板1与底板2之间的充填墙体3、安装在充填墙体3内的网格状三维加强筋4构成。网格状三维加强筋4用螺纹钢、圆钢或扁钢编织而成,编织的三维加强筋4间排距为0.8~1.6m。在工作面回采后,在待充填区域内放置预制好的或者在现场构建的网格状三维加强筋4,网格状三维加强筋4用螺纹钢、圆钢或扁钢横竖交叉编织在一起;加强筋间排距一般可选择0.8~1.6m,三维加强筋4的外端尺寸以一个循环的待充填墙体尺寸为限。架设充填墙体模板,用混凝土进行巷旁灌浆充填工作,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模板,完成一垛充填墙体3的充填;跟随采掘工作面的推进,重复上述步聚,完成一垛接一垛充填墙体3的充填,通过三维加强筋4将顶底板围岩与充填体结合形成一个整体,有效限制充填体的向内滑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56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并联轴流风机系统
- 下一篇:一种钢骨—钢管混凝土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