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缸柴油机防反转安全起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17035.0 | 申请日: | 200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19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凌洪兴;聂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N1/02 | 分类号: | F02N1/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76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反转 安全 起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缸柴油机防反转安全起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手摇单缸柴油机起动时,由于扭力不足,极易造成反转着火起动,即由消音器进气,空气滤清器排气。柴油机处于反转状态下,起动手柄不易与起动轴相分离,而随单缸柴油机反向转动,这种情况下,摇动单缸柴油机的人员手臂极易被起动手柄打伤甚至打折。另外,单缸柴油机反转起动时,其自身各部件也加速磨损,甚至损坏,严重影响单缸柴油机的使用寿命。
鉴于上述问题,CN201078298Y公开了一种单缸柴油机防反转安全起动装置,该装置中起动手柄与辅助起动轴固定连接,辅助起动轴与单向旋转机构内的导销套对应设置有导销导槽机构,而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是由于单向旋转机构内的导销套、辅助起动轴直径相对较小,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导销产生的扭矩相对较大,则导致导销容易损坏;由于导销导槽机构位于单向旋转机构的内部,使得在装配、维修、拆卸导销导槽机构时极为不便;另外,由于单向旋转机构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使得单向旋转机构密封性能相对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缸柴油机防反转安全起动装置,将其的导销导槽机构从单向旋转机构中移出,进一步降低了制造成本。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缸柴油机防反转安全起动装置,包括柴油机齿轮室,起动轴,起动手柄,以及与齿轮室固定的单向旋转机构,单向旋转机构的一端与柴油机齿轮室相反方向延伸有一中空外圈,起动轴一端伸入外圈,起动手柄与起动轴通过第一导销导槽机构连接,外圈与起动手柄通过第二导销导槽机构连接,当单缸柴油机反转时,起动轴驱动起动手柄相对不动的外圈轴向回退,起动手柄与起动轴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单缸柴油机防反转安全起动装置进一步包括,起动轴包括与起动手柄连接的副轴以及主轴,主轴与副轴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单缸柴油机防反转安全起动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的第二导销导槽机构中的第二导销设置在起动手柄上,第二导槽设置在外圈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单缸柴油机防反转安全起动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导销导槽机构中的第一导销设置在起动轴上,第一导槽设置在起动手柄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单缸柴油机防反转安全起动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导销导槽机构中的第一导销设置在起动手柄上,第一导槽设置在起动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单缸柴油机防反转安全起动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的起动手柄上设置有导向轴,所述的起动轴上设置有与导向轴配合的导向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单缸柴油机防反转安全起动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的第二导槽与起动手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0°~6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单缸柴油机防反转安全起动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的单向旋转机构为单向轴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单缸柴油机防反转安全起动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的单向旋转机构为超越离合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将导销导槽机构从单向旋转机构中移出,导程增加,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导销产生的扭矩相对较小,则导销不易损坏,安全可靠,避免了因操作不当引起伤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齿轮室,3、起动轴,31、副轴,33、主轴,35、导向套,5、起动手柄,51、导向轴,7、单向旋转机构,71、外圈,81、第一导销,83、第一导槽,91、第二导销,93、第二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70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