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帘式气囊气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18457.X | 申请日: | 2008-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49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孙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16 | 分类号: | B60R21/16;B60R21/217 |
代理公司: | 锦州辽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 辉 |
地址: | 121007辽宁省锦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气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备在汽车上的帘式安全气囊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帘式气囊气袋结构。
背景技术
帘式气囊装置安装在车顶边纵梁上,在侧面碰撞事故中防止乘客头部受到外部侵入物或车内硬物(如车内的立柱)的撞击。当发生碰撞时,帘式气囊装置会通过充气装置向气袋内充气。当帘式气囊从车顶边纵梁完全展开后,帘式气囊会覆盖侧面车窗,保护乘客的头部。
现有的帘式气囊气袋是由若干块布片缝合而成,为使这种气袋快速展开成型,在气袋内还安装有气体导流装置,因此其结构复杂,制作麻烦,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帘式气囊气袋存在的结构复杂、制作麻烦、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帘式气囊气袋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有一个气袋体,其特殊之处是:所述的气袋体是由一块布片折叠缝纫而成,该布片经折叠缝纫后形成管状导气区和充气区,其中导气区位于气袋体顶部,气袋体的进气口与导气区相通,在气袋体上位于导气区设有多个分别与充气区相通的导气孔。
上述的帘式气囊气袋结构,在气袋体上位于充气区还设有非充气区,非充气区通过缝纫线与充气区相隔。
上述的帘式气囊气袋结构,所述的气袋体的进气口位于导气区一端。
上述的帘式气囊气袋结构,所述的气袋体的进气口位于导气区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一块布片经折叠缝纫后便可制成一个气袋,用折叠缝纫后形成的导气区能够均匀地将气体分流,无需安装气体导流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作,装配方便,制造成本低;所需缝合处少,大大提高了气袋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气袋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对应实施例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对应实施例2);
图3是布片的四种折叠缝纫方式示意图。
图中:气袋体1,导气区101,充气区102,非充气区103,充气装置2,缝纫线3,导气孔4,缝纫线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有一个气袋体1,所述的气袋体1是由一块布片折叠后再通过缝纫线3缝合而成,具体可采用如图3所示的四种折叠缝纫方式,该布片经折叠缝纫后形成管状导气区101和充气区102,其中导气区101位于气袋体1顶部,在气袋体1上位于导气区101设有多个分别与充气区102相通的导气孔4,在气袋体1上位于充气区102通过缝纫线5设有非充气区103,非充气区通过缝纫线5与充气区102相隔,以提高保护效果。气袋体1的进气口位于导气区101的一端。安装时,将充气装置2插入气袋体1的进气口。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有一个气袋体1,所述的气袋体1是由一块布片折叠后再通过缝纫线3缝合而成,具体可采用如图3所示的四种折叠缝纫方式,该布片经折叠缝纫后形成管状导气区101和充气区102,其中导气区101位于气袋体1顶部,在气袋体1上位于导气区101设有多个分别与充气区102相通的导气孔4,在气袋体1上位于充气区102通过缝纫线5设有非充气区103,非充气区通过缝纫线5与充气区102相隔,以提高保护效果。气袋体1的进气口位于导气区101的中部。安装时同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84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驾驶室后悬架液压锁栓
- 下一篇:一种带水冷系统的自励式缓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