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动力永磁无接触传动发电机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18715.4 | 申请日: | 2008-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22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吴玉春;郭守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玉春 |
主分类号: | H02K53/00 | 分类号: | H02K53/00;H02K51/00;F16H19/0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述学 |
地址: | 110101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动 永磁 接触 传动 发电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发电装置,特别是一种利用永磁铁做无接触传动的高效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发电技术多采用水轮发电机组、汽轮发电机组,利用水轮发电机组、汽轮发电机组发电,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资源,如年发电一亿度电的热电发电厂,每年就耗煤300万吨以上,同时污染环境,噪声大。因此寻求一种节能、减少发电成本、噪声小的发电新技术是人们所期待的。同时我们注意到,现有的各类发电机组都是由原动机通过接触传动机构驱动发电机实现发电,其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相比没有增加。如果提供的新技术能增加输出功率则是实现节能、减少发电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动力永磁无接触传动发电机组,输出功率大,效率高、耗能少、无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原动机、减速机、发电机,其特征是:在减速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直线运动驱动机构,直线运动驱动机构输出端传动连接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中设置前、中、后三个排列的滑动磁块,前、后滑动磁块联接输入动力拉杆,中间滑动磁块联接输出动力拉杆,输出动力拉杆的输出端通过输出传动装置传动连接发电机。
上述的直线运动驱动机构设置输入动力拉杆,输入动力拉杆上设置长孔,在长孔内穿过减速机的输出轴,输出轴上联接两个同侧的变向半圆轮,在输入动力拉杆上设置前、后变向档,前、后变向档分别位于减速机输出轴的两侧。
上述的直线运动驱动机构设置输入动力拉杆,输入动力拉杆的前端连接相对的一对齿条,减速机的输出轴组装与一对齿条啮合的半圆齿轮。
上述三个排列的滑动磁块底部组装在滑轮轨道槽中滚动的滑轮。
上述的前、后滑动磁块通过两侧的连接板连接。
上述的中间滑动磁块联接的输出动力拉杆自由穿过后滑动磁块的中心孔。
上述的输出传动装置设置联接架,联接架上连接一对相对的、能向外弹性位移的齿条,齿条的外侧设置复位弹性件,内侧设有可滑动的顶起件,顶起件的内端有作用斜面,在输出传动装置的壳体上设置作用顶起件斜面的固定销。输出传动装置的输出轴上组装与齿条啮合的输出传动齿轮。
上述的输出传动装置设置一对相对的齿条,两齿条具有相同数量的齿牙,下部齿条的齿牙相对于上部齿条的齿牙向右错位一个齿牙。输出传动装置的输出轴上组装输出传动半圆齿轮,输出传动半圆齿轮的上始端设有一个齿牙空位,输出传动半圆齿轮啮合两齿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效率高、耗能少、输出功率大,输出功率是输入功率的十倍以上,显著降低发电成本,无噪声及其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驱动机构的另一种形式结构示意图。
图4是输出传动装置的一种结构形式示意图。
图5是输出传动装置的另一种结构形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2,具体结构如下:原动机11(微动力机可采用电动机)、减速机12和发电机1均采用现有技术,原动机1的输出端传动联接减速机12。减速机12的输出轴连接直线运动驱动机构。直线运动驱动机构采用下述两种结构方式:见图1,第一种,设置输入动力拉杆5,输入动力拉杆5上设置长孔8,在长孔8内穿过减速机的输出轴14,输出轴14上联接两个同侧的变向半圆轮7、9,在输入动力拉杆5上设置前、后变向档10、6,前、后变向档分别位于输出轴14的两侧。其工作原理:减速机12的输出轴14转动,带动两个变向半圆轮7、9转动,变向半圆轮9、7相差180°先后作用于输入动力拉杆上的前、后变向档10、6,从而使输入动力拉杆5产生前后直线运动。见图3,第二种,设置输入动力拉杆5,输入动力拉杆5的前端连接相对的一对齿条21、22,减速机的输出轴14组装与一对齿条啮合的半圆齿轮23。其工作原理:减速机12的输出轴14转动,带动半圆齿轮23转动,半圆齿轮22先后啮合驱动一对齿条21、22,从而使输入动力拉杆5产生前后直线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玉春,未经吴玉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87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正弦波电源逆变转换器
- 下一篇:特殊绕组的节能型三相异步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