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回转窑支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19768.8 | 申请日: | 200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23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霍欣;关世文;徐大鹏;夏敬山;谢增健;尹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7/22 | 分类号: | F27B7/22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 群 |
地址: | 114002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回转 支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回转窑上、起支承作用的机械装置。
背景技术
回转窑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生产流程中的核心设备,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支承装置是回转窑的重要组件,回转窑与窑内物料的全部重量都作用在两个或多个支承装置上。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要求,回转窑在一步步地向着大型、巨型化发展。以冶金石灰回转窑为例,日产800、1000、1200吨的回转窑相继出现,并被迅速地广泛推广和使用。为适应大型回转窑的超大载荷,必须对支承装置进行改进。
回转窑支承装置由顶丝装置、支承底座、托轮轴承组、防护罩、隔热罩组成,传统的托轮轴承组由端盖、止推环、滑动轴承、轴承座、托轮轴、托轮组成,托轮通过过盈连接固定在托轮轴上;端盖与托轮轴的轴端设有止推环,通过止推环将轴向力传递给轴承座。
传统托轮轴承组的轴向力的传递方式是通过固定在轴上的止推环顶在滑动轴承上把轴向力传递给轴承座。由于止推环受力的不均匀和受固定止推环的轴的轴肩结构形式的影响,产生了非常大的应力集中。影响了轴的强度和寿命。由于窑型的增大,单纯加强轴已经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传统托轮轴承组的滑动轴承采用的是球面瓦,倘若轴受力弯曲或者安装时有误差,球面瓦可以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制造工艺、安装水平、轴瓦材料等多方面水平的提高,已经可以不再需要利用球面瓦作大量的补偿。
传统支承装置托轮与托轮轴的定位方法采用的是一端轴肩加过盈连接的方法,或只采用过盈连接的方法。前一种方法,轴向力作用在轴肩上,产生了很大的应力集中。后一种方法在重载荷的作用下,托轮和托轮轴易产生滑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回转窑支承装置,该装置可支承回转窑的全部重量,并使回转窑在其上面以一定的速度滚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新型回转窑支承装置,包括顶丝装置、支承底座、托轮轴承组、防护罩、隔热罩,所述的托轮轴承组由端盖、挡板、滑动轴承、轴承座、托轮轴、托轮组成,托轮通过过盈连接,中心轴肩固定在托轮轴上;在端盖与托轮轴的轴端之间设有耐磨挡板。
所述的滑动轴承采用普通轴瓦。
所述的普通轴瓦材料采用高铅青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可承受更大的载荷,利于窑型的扩大。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益处;
2、有效减少多处应力集中、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增加了使用寿命;
3、结构紧凑、节省空间、更加美观;
4、新型材料的应用,提高了轴瓦的耐磨性,降低了硬度,对托轮轴起到了更好的保护作用。降低了设备功耗,避免了轴瓦过热抱轴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回转窑支承装置主视图;
图2-1是新型回转窑支承装置托轮轴承组主视图;
图2-2是传统回转窑支承装置托轮轴承组主视图;
图3-1是新型回转窑支承装置托轮与托轮轴配合示意图;
图3-2是传统回转窑支承装置托轮与托轮轴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
见图1,新型回转窑支承装置,由支承底座2、两组托轮轴承组3、隔热罩5、防护罩4、顶丝装置1组成。支承底座2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土建的基础上,两组托轮轴承组3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承底座2上,两组托轮轴承组3的中心与窑的中心组成一个60度的夹角。两组托轮轴承组的托轮与窑的滚圈配合使窑在托轮上自由的转动。轴承座远离窑侧用顶丝装置顶紧,防止轴承座受窑的分力向外侧移动。
见图2-1,托轮轴承组由托轮11、托轮轴10、轴承座9、滑动轴承8、挡板7、端盖6组成,轴承座9由螺栓固定在支承底座2(见图1)上,内部布置滑动轴承8,两个轴承座相对回转窑的中心对称布置。托轮11通过过盈连接、中心轴肩固定在托轮轴10上,托轮轴10作用在滑动轴承8上,使托轮轴10及托轮11能够自由的转动。两端端盖6上设有挡板7,挡板7采用耐磨材料酚醛层压布板3305-1,挡板直接作用在托轮轴10轴端,避免轴产生轴向滑动,轴向力由端盖6直接传递给轴承座9。滑动轴承8轴瓦采用高铅青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197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平炉管的炉门封闭装置
- 下一篇:封闭式生物质气化机燃气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