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向优先分流控制叶片泵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0205.0 | 申请日: | 200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82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侯训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训波 |
主分类号: | F04C14/10 | 分类号: | F04C14/10;F04C14/12;B62D5/06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卫茂才 |
地址: | 116026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优先 分流 控制 叶片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输出油口恒流量控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两个压力油口可实现分流控制且压力互不干扰的叶片泵。
背景技术
目前,为车辆的动力转向系统等液压执行机构提供压力油,需要安装多种液压泵,由于车辆中的取力轴口少,使得安装多种液压泵成为难题,同时,多种液压泵的安装使车辆的整车布置变得复杂化。因此,急需制造一种能够为多种液压执行机构提供油源且简化车辆整车布置的液压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优先分流控制叶片泵,其具有双压力输出油口,两个压力油口可实现分流控制且压力互不干扰,可为车辆等多种液压执行机构提供压力油,且简化了车辆的整车布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转向优先分流控制叶片泵,主要由泵轴B1、泵体B2、转子B3、定子B4和分流控制泵盖组B5组成,其中,该分流控制泵盖组B5主要由滑阀1、流量控制阻尼孔2、锥阀/安全阀3、泵盖4、滑阀弹簧5、锥阀弹簧6和压力侧板7组成,进油口I通过泵体B2、转子B3、压力侧板7的吸油窗口与压力侧板7中的回油腔T连通,压力侧板7中的回油腔T通过锥阀泄油孔d3与锥阀弹簧腔A4连通;泵内总压力油腔P通过流量控制阻尼孔2与滑阀弹簧腔A1连通,滑阀弹簧腔A1通过阻尼口Δ1与第一压力油口P1连通;泵内总压力油腔P通过油道孔d1与滑阀中间段的环形腔A2连通,在分流控制工作时,滑阀中间段的环形腔A2通过阻尼口Δ2与第二压力油口P2连通,在分流控制不工作时,滑阀中间段的环形腔A2与第二压力油口P2关闭;泵内总压力油腔P通过油道阻尼孔d2与滑阀限位端油腔A3连通;第一压力油口P1与锥阀3的入口端连接,锥阀3的出口端与锥阀弹簧腔A4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单泵具有双压力输出油口,可为车辆等多种液压执行机构提供压力油;
2)采用滑阀进行分流控制,使双压力油口分别输出压力油,并且压力互不干扰;
3)采用流量控制阻尼孔与滑阀配合,可实现其中一压力油口具有输出恒流量介质的功能;
4)采用锥阀结构对恒流量压力油口进行超高压安全保护;
5)利用压力侧板和锥阀泄油孔将超高压泄油流量导入进油腔,避免增加外部泄油接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流控制叶片泵液压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流控制叶片泵分流控制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流控制叶片泵总体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流控制泵盖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G-G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力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滑阀,2、流量控制阻尼孔,3、锥阀/安全阀,4、泵盖,5、滑阀弹簧,6、锥阀弹簧,7、压力侧板,A1、滑阀弹簧腔,A2、滑阀中间段的环形腔,A3、滑阀限位端油腔,A4、锥阀弹簧腔,A5、压力侧板的吸油窗口,d1、油道孔,d2、油道阻尼孔,d3、锥阀泄油孔,I、叶片泵进油口,P、泵内总压力油腔及其压力,P’、滑阀弹簧腔A1的压力,P1、第一压力油口及其压力,P2、第二压力油口及其压力,T、压力侧板中的回油腔,Δ1、第一压力油口P1的阻尼口及其开口量,Δ2、第二压力油口P2的阻尼口及其开口量,B1、泵轴,B2、泵体,B3、转子,B4、定子,B5、分流控制泵盖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转向优先分流控制叶片泵是利用泵载滑阀来控制两个压力油口的输出流量分配,以及输出压力随负载来调节滑阀位置进行控制,以达到两油口压力互不干扰,其中一油口流量基本恒定的目的,其液压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分流控制原理结构简图如图2所示。
分流控制中流量控制的工作原理如下:
流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将叶片泵的总流量分配为两条路线向外输出,在确保第一油路的流量达到预期恒定值之后,余下的流量向第二油路输出,而在第一油路的流量未达到预期恒定值之前,第二油路输出流量为零。
图2所示的分流控制原理结构简图是滑阀1已经处于分流控制状态的简图。叶片泵总输出流量Q将随着发动机或其它驱动装置的转速升降而变化,且成正比关系。叶片泵总输出流量Q将汇总在泵内总压力油腔P中,通过流量控制阻尼孔2和油道孔d1而分流到第一压力油口P1和第二压力油口P2。经油口P1和P2的流量分别为Q1和Q2,并且Q=Q1+Q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训波,未经侯训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02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