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轮摩托车前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20673.8 | 申请日: | 2008-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664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韩群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群山 |
主分类号: | B62K25/08 | 分类号: | B62K2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7002河南省叶县水闸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轮 摩托 车前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尤指一种三轮摩托车前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大多采用二轮摩托车的直筒式前减震,也即前叉管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上下连接板的安装孔内,前叉管的下端插接在减震底筒内,前叉管内设有减震弹簧,减震底筒和前叉管内设有减震油,减震底筒的上端与前叉管之间设有密封圈和油封。这种结构的前减震器存在以下缺陷:
1、前叉管和减震底筒的接口油封由于推拉摩擦而造成油封漏油,降低减震效果,减小使用寿命;
2、由于前叉管和减震底筒的插接接触面积大,且插接部位不但要承受直线运动力,而且还要承受纵、横向推力,致使行驶中减震性能下降;
3、由于三轮摩托车的自重和载重都远远大于二轮摩托车,直筒式前减震的防撞性和承载性不能满足三轮摩托车的需求,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增强减震性能、增加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又增强三轮摩托车防撞性能和安全性能的三轮摩托车前减震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轮摩托车前减震装置,包括“S”形前叉管、减震器、减震摇臂,两根“S”形前叉管的上部向后弯曲,两根“S”形前叉管的下部向前弯曲;减震器的上端与前叉管上、下弯曲部之间的后侧管体上设有的支耳铰支配合连接;前叉管、减震器的下端分别与减震摇臂的两端铰支配合连接;减震摇臂通过减震摇臂上设有的前轮装配通孔紧固连接在前轮两侧的轮轴上;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之间设有与车架活动配合连接的方向柱;所述的前叉管的断面为矩形,前叉管的上部后侧面分别与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固定连接。
上述三轮摩托车前减震装置,所述的前叉管的断面为自上而下由大到小渐变的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为“S”形的前叉管通过上下连接板把车架前端与前轮牢牢地连接在一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前叉管与底筒插接因受不同方向作用力而导致油封漏油、减震器损坏等问题;前叉管的下端与减震摇臂的连接点位于前轮中心的前方,在行驶中对前轮形成牵拉作用,有力地减少了凸凹路面对前轮的冲击力,进而减少了对前减震器的冲击力,增加了前减震行程的防撞性能好安全性能。利用杠杆原理:设置减震摇臂,减震摇臂的前端与前叉管的下端铰支配合连接,减震摇臂的后端通过减震器与前叉管的中部铰支配合连接,减震摇臂的中部或中后部设有兼作支点的前轮装配通孔,使减震器只承受直线运动力,从而增加了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克服了因作用力通过减震器传递到前轮上而使三轮摩托车的防撞性、承载性和安全性较差的缺陷。大大增加了三轮摩托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了三轮摩托车的防撞和承载能力,减少维修,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作业能效。
采用前叉管的断面为矩形或者是自上而下由大到小渐变的矩形,不仅可以使前叉管更加牢固、耐用,增加承载力和防撞性能,而且增加整体的美观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1-前叉管2-上连接板3-下连接板5-减震器6-支耳7-减震摇臂8-前轮装配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三轮摩托车前减震装置,包括“S”形前叉管1、减震器5、减震摇臂7,两根“S”形前叉管1的上部向后弯曲,两根“S”形前叉管1的下部向前弯曲;减震器5的上端与前叉管1上、下弯曲部之间的后侧管体上设有的支耳6铰支配合连接;前叉管1、减震器5的下端分别与减震摇臂7的两端铰支配合连接;减震摇臂7通过减震摇臂7上设有的前轮装配通孔8紧固连接在前轮两侧的轮轴上;上连接板2、下连接板3之间设有与车架活动配合连接的方向柱;所述的前叉管1的断面为矩形,或者自上而下由大到小渐变的矩形,前叉管1的上部后侧面分别与上连接板2、下连接板3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群山,未经韩群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06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