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断路器及其内置电流互感器屏蔽筒的接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20948.8 | 申请日: | 200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52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燕;李禹生;潘明;唐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02 | 分类号: | H01H33/02;H01H33/53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浩 |
地址: | 467001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断路器 及其 内置 电流 互感器 屏蔽 接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断路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内置电流互感器的断路器中,其内置的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串联在电力系统中,一次绕组电流为线路电流,也就是断路器的主回路电流,因此电流互感器置身于断路器的高压端。为了使二次线圈能够准确、安全、可靠地工作,因此必须将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与高电压屏蔽并可靠接地。这种断路器单极的结构是:最上端为灭弧室,中间是电流互感器,最下端是支柱瓷套和绝缘拉杆。由于电流互感器在中间,要使其屏蔽能够可靠地接地,并且不影响产品的密封性能,必须使二次出线通过一个金属管引出并穿过支柱瓷套与接地的传动支座连接。现有的屏蔽接地结构如图1所示,金属管1中部插穿在支柱瓷管4中,金属管1的上端顶装在内屏蔽筒2的底端的止口中,金属管1的下端顶装在传动支座3的环形止口中,实现内屏蔽筒2与传动支座3的连接。而对于对于体积较大的高压断路器,例如40.5kV断路器来说,支柱瓷套较长,大约600mm左右,这就需要二次引出线的金属管也较长,至少要600mm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保证金属管与上面互感器线圈的屏蔽筒可靠接触,又要保证与下面的接地支座可靠接触,而且还要考虑到断路器在操作时的震动的影响,现有的顶装式结构很难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管与屏蔽筒及接地支座均可靠接触的高压断路器及其内置电流互感器屏蔽筒的接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高压断路器内置电流互感器屏蔽筒的接地结构的技术方案是:高压断路器内置电流互感器屏蔽筒的接地结构,包括内置电流互感器的内屏蔽筒、接地的传动支座、夹持于内屏蔽筒和传动支座之间的金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支座上设有供金属管下端插配的定位孔,定位孔底面与金属管下端之间顶装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内置电流互感器的高压断路器的技术方案是:内置电流互感器的高压断路器,包括内置电流互感器、内置电流互感器的内屏蔽筒、接地的传动支座、夹持于内屏蔽筒和传动支座之间的金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支座上设有供金属管下端插配的定位孔,定位孔底面与金属管下端之间顶装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接地结构使金属管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与上下金属部件:屏蔽筒、接地支座实现可靠压紧装配,与原有结构比较,保证了屏蔽筒的可靠接地,大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高压断路器的内置电流互感器屏蔽筒的接地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压断路器的内置电流互感器屏蔽筒的接地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包括内置电流互感器(图中未示出)、电流互感器的内屏蔽筒12,接地的传动支座13、夹持于内屏蔽筒12和传动支座13之间的金属管11,金属管11中部插穿在支柱瓷管14中,金属管11上端插入内屏蔽筒12的止口中,上述结构与现有断路器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在于,所述传动支座13上设有供金属管11下端插配的定位孔,定位孔底面与金属管下端之间顶装有弹簧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平高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09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本质安全型压力开关
- 下一篇:工矿电力机车安全门联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