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刀双掷大功率同轴继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1778.5 | 申请日: | 200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83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杨东峰;李闫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H01H50/16;H01H51/22;H01H51/29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席树文;李凤岐 |
地址: | 721300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刀 大功率 同轴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刀双掷大功率同轴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同轴继电器射频功率传输容量最大不超过3KW,更大容量的同轴继电器一般采用电动机驱动,电动机驱动的同轴继电器动作(操作)时间达到1S以上甚至更长时间。目前市场上尚无动作时间仅为几十或几百毫秒的且具有磁保持(自锁)功能、射频接口为大功率同轴连接器、射频功率传输容量可以达到数十千瓦甚至更高、触点带宽从直流到最高工作频率的大功率同轴继电器产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单刀双掷大功率同轴继电器,其电磁系统采用双线圈磁保持结构,两个线圈中间装有永久磁钢形成两侧线圈对称的平衡旋转式电磁系统,通过立柱固定在接触系统上;通过线圈激励产生的电磁场与磁钢磁场共同作用驱动安装在接触系统盖板上的衔铁部分转动,衔铁通过推动簧片推动接触系统的推杆;接触系统的静触点和动簧片封闭在腔体内呈现带线结构,动簧片在推杆和复原弹簧的作用下沿腔体深度方向自由移动完成触点转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单刀双掷大功率同轴继电器,包括电磁系统(1)、衔铁部分(2)和接触系统(3),电磁系统(1)通过立柱(4)固定在接触系统(3)上,衔铁部分(2)设置在接触系统(3)的盖板(5)上,位于电磁系统(1)的下方,封闭罩(6)固定在接触系统(3)的上方,且电磁系统(1)、衔铁部分(2)及盖板(5)均位于封闭罩(6)内。
所述电磁系统(1)由左右铁心(7,8)、线圈(9,10)、导磁体(11)、支架(12)、磁钢(13)及加强柱(14)构成;线圈(9,10)分别缠绕在左右铁心(7,8)上,左右铁心(7,8)的上端固定在导磁体(11)上,下端固定在支架(12)上;磁钢(13)位于线圈(9,10)之间,上端固定在导磁体(11)上,下端固定在支架(12)上;加强柱(14)夹紧在磁钢(13)的两侧,其上端固定在导磁体(11)上,下端固定在支架(12)上;导磁体(11)和支架(12)通过四根立柱(4)固定在接触系统(3)的盖板(5)上。
所述衔铁部分(2)由V形衔铁(15)、衔铁架(16)及推动簧片(17)组成,衔铁架(16)固定在接触系统(3)的盖板(5)上,V形衔铁(15)铰接在衔铁架(16)上,推动簧片(17)固定在V形衔铁(15)的下方。
所述接触系统(3)由盖板(5)、腔体(18)、同轴连接器(19)、静触点组件(20)、衬垫(21)、推杆(22)、弹簧(23)、孔盖(24)及动簧片(25)构成;同轴连接器(19)插装在腔体(18)的下方并使其内芯位于腔体(18)内,衬垫(21)固定在腔体(18)内端面上,静触点组件(20)固定在同轴连接器(19)的内端且位于衬垫(21)之上,推杆(22)的上端位于推动簧片(17)的下方,下端插装在腔体(18)上的定位孔(26)中,动簧片(25)固定在推杆(22)的中部且位于静触点组件(20)之上,推杆(22)的下端套装有弹簧(23),且弹簧(23)位于定位孔(26)中,定位孔(26)的下端口装有孔盖(24),腔体(18)的上端装有盖板(5)。
所述腔体(18)的下方插装有三个同轴连接器(19),制有两个定位孔(26),且定位孔(26)位于同轴连接器(19)之间,两个推杆(22)的上端分别位于推动簧片(17)两端的下方,下端分别插装在两个定位孔(26)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工作在直流到微波频段,具有很低的插入损耗和3KW以上的射频功率传输能力,射频功率传输容量可以达到数十千瓦甚至更高,适用于高带宽、低损耗、大功率的场合。
2、本实用新型接触系统的静触点和动簧片封闭在腔体内呈现带线结构,不但具有高带宽和优良的射频性能以及同轴系统使用方便的优点,而且高低频电路完全隔离,消除了大功率射频信号偶合到控制电路中的隐患。
3、本实用新型采用结构特殊的磁保持电磁系统,这种电磁系统作为继电器操作机构使用脉冲激励,不但节约了能源且拥有状态自锁,更重要的是消除了大功率操作机构线圈长期通电发热可能造成的线圈失效,也避免了大功率射频功率对控制电路造成干扰,同时这种电磁系统的动作时间仅有几十到几百毫秒,动作时间远小于目前的电动机操作机构。
4、本实用新型电磁系统通过四根立柱安装在接触系统上,可简化继电器结构、易于调整装配精度。
5、本实用新型电磁系统采用支架将铁心和磁钢连接,有效提高电磁系统的结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群力电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17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侧卡槽式聚氨酯筛板
- 下一篇:橇装式聚合物配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