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滴灌滴头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2238.9 | 申请日: | 2008-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56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孙宝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5B1/00 | 分类号: | B05B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文义 |
地址: | 712100陕西省咸阳市杨凌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滴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滴灌滴头。
背景技术
滴灌是最为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滴头是滴灌系统中的核心部件,滴头好坏决定着滴灌的质量、运行管理成本及滴灌设施使用寿命。然而,滴头堵塞一直是国内外滴灌事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力求研究开发抗堵塞能力强的滴头,如扩大滴头流道截面以及开发具有自冲洗功能的滴头。但是,目前国内外的滴头产品,其流道截面积增加的很有限,流道截面积大小仍在堵塞敏感范围内或外边缘。另一方面,由于压力补偿功能常常要求长流道,又降低了滴头的抗堵塞性能。总体讲,滴灌系统中滴头堵塞的问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仍然是困扰滴灌发展的热点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滴灌滴头,该滴灌滴头采用了变换流道间隙及长度的方法,有效的解决了滴灌滴头易堵塞的问题,同时具有压力补偿功能。
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滴灌滴头,由滴头外盖、滴头内腔和弹性膜片组成,所述的滴头外盖是由一个有内螺纹的盖体和一个带有龟头的插头及将盖体和插头连通的进水孔、缓冲腔、盖体腔体组成;所述的滴头内腔是由一个有外螺纹的内腔座体、座体上的内腔腔体及将座体和内腔腔体连通的出水孔组成;滴头外盖、滴头内腔螺纹连接,弹性膜片放置在内腔腔体底部弧形凹面的上边缘,其特征在于:沿内腔腔体外壁和底部弧形凹面设有L-型出水槽;所述的弹性膜片上有支撑棱,当弹性膜片与弧形凹面贴合时,支撑棱位于L-型出水槽与喇叭口之间。
为了方便安装,在滴头内腔的座体上还设置了六方凹槽。
本实用新型滴灌滴头的工作原理:
在灌溉供水前,弹性膜片保持平直,位于弧形凹面上边缘。供水后,当弹性膜片承受的供水压力小于膜片的临界压力(即当供水压力小于该压力时,膜片保持平直;当供水压力大于该压力时,膜片便压向弧形凹面),弹性膜片保持平直。此时,出水槽便是滴头流道,流道很短,相当于弹性膜片的厚度,流道截面积较大,相应的水流量大,对滴头实施灌溉前冲洗。当膜片承受的供水压力大于临界压力时,膜片便压向弧形凹面,并与弧形凹面贴合。此时,由弧形凹面、弹性膜片及其支撑棱构成流道,并达到要求的额定流量。此时,弹性膜片实施压力补偿调节,在一定供水压力范围内滴头保持额定流量。当灌溉结束停止供水后,水压逐渐变小。当膜片承受的水压小于临界压力时,弹性膜片弹起,并回复为平直状态(弧形凹面上边缘)。此时,流道又跃变为出水槽,流道短,截面积大,相应的水流量大、排杂能力强,管道内的余水对滴头实施灌溉后自冲洗。
本实用新型的滴灌滴头除灌溉补偿状态小流道、排杂冲洗状态大流道,小流道灌溉1次,大流道冲洗2次,从而大大提高滴头抗堵塞能力外,还表现为抗负压堵塞。灌溉结束停止供水后,如果灌溉管道系统内产生负压,弹性膜片便吸至滴头外盖内顶部缓冲腔,并密封进水孔,防止土粒吸入滴头。再次灌溉时,水压先将弹性膜片压至弧形凹面上边缘,当膜片承受的水压大于临界压力时,进一步压向弧形凹面。
本实用新型的滴灌滴头,采用了变换流道间隙及长度的方法,有效的解决了滴灌滴头易堵塞的问题,同时具有压力补偿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滴灌滴头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滴灌滴头的滴头外盖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滴灌滴头的滴头内腔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滴灌滴头的滴头内腔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滴灌滴头的弹性膜片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滴灌滴头的弹性膜片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盖体1、插头2、龟头3、进水孔4、缓冲腔5、盖体腔体6、弹性膜片7、支撑棱8、座体9、喇叭口10、内腔腔体11、弧形凹面12、出水槽13、出水孔14、六方凹槽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22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进双出煤粉分离器结构
- 下一篇:十二羟基硬脂酸冷却成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