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载抗冲击轮轴连接结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2988.6 | 申请日: | 200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07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吴荣春;程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21/16 | 分类号: | F16B21/1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彦峰;熊晓果 |
地址: | 641301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载 冲击 轮轴 连接 结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与轴承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载抗冲击轮轴连接结构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的轮轴组装主要是依靠轴承内圈与轴承的过盈配合产生的连接力来起到稳固连接、防止轴承脱落的效果,如附图1所示。该方式应用于中、轻载设备工装效果明显,但是应用于重载的时候轴承内圈往往会因为过重的载荷、以及强烈的冲击而脱落,尤其是以车轮与轮轴的连接最为明显,所以过盈配合连接方式的抗震动能力相当低。
因此,在重载工作环境中,为了防止轴承在重载高强度冲击下脱落,需要在轴的端头上设计一个限制轴向滑动的结构方式;特别地,由于车轮是一个自由体不能提供固定的基座,故不能对轴承的轴向平移脱落做出很好的限制,尤其在锻造3吨以上的曲轴的时候极易产生脱落现象。所以,现有的重载轮轴组装上会采用在端头增加螺纹孔限位的技术。虽然提高了其连接的牢固程度但是也因为螺纹极易破坏以及螺栓易被剪断,从而使得整个车轴不能继续使用,造成很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所述问题,为用户提供一种牢固程度高、使用方便、节约成本的重载抗冲击轮轴连接结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实施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重载抗冲击轮轴连接结构装置,包括轴、轴承,所述轴位于所述轴承外的端部有一圈凹槽,挡圈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其附加技术特征是:
①所述挡圈的内缘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凹槽的内缘直径,并且小于所述轴的外缘直径。。
②所述挡圈的外缘直径大于所述轴的外缘直径,并且小于所述轴承的外缘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装置,如附图1所示,通过在端头增加限位挡圈的形式来达到限制轴向平移脱落的效果。其有效承力范围为挡圈与轴、轴承重叠处的环行而积;也就是说,采用限位挡圈方式时的作用力S1=2πRd(R为轴的半径,d为挡圈厚度)。
现有重载轮轴的轴承连接结构装置,如附图3所示,通过在轴承端头的沉头螺钉固定端面挡板以防脱落,其有效承力范围为螺钉的截面;也就是说,采用沉头螺钉固定端面挡板方式时的作用力S2=πr2(r为螺钉半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非常明显地发现以下优点:
首先,S1>S2;
其次,挡圈本身的性能指标均高于螺钉;
第三,采用沉头螺钉固定端面挡板方式的螺钉折断后,难以取出,而且不易更换,而采用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装置的挡圈在轴承脱落后极易去除。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结构用于轻载轴承时,可以不依靠过盈配合,装配和拆卸难度也都大大降低。
综上所述,本设计通过增加限位档圈的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连接的牢固程度,损坏后也极易更换。同时,易损坏的零件为标件使得其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也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普通轴承过盈配合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重载轴承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为轴,2为轴端部的凹槽,3为轴承,4为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重载抗冲击轮轴连接结构装置,包括轴1、轴承3,轴1位于轴承3外的端部有一圈凹槽2,挡圈4设置在凹槽2内。
为了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挡圈的大小非常重要。作为优选实施例,挡圈4的内缘直径大于或等于凹槽2的内缘直径,并且小于轴1的外缘直径。
另外还可以同时或单独采用如下的优选实施例,挡圈4的外缘直径大于轴1的外缘直径,并且小于轴承3的外缘直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29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变速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进气增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