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下化工泵减压回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22995.6 | 申请日: | 200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29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康定忠;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川工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0 | 分类号: | F04D29/00;F04D29/24 |
代理公司: | 内江市三正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常巍 |
地址: | 643020四川省自***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工泵 减压 回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下化工泵,尤其是一种液下化工泵减压回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液下化工泵,其结构为:包括泵体、叶轮、联接管、电机、转轴,其中泵体设置于下端并位于液面之下,电机设置于上端并位于液面之上,两者之间通过联接管连接,转轴靠轴承套装在联接管的中间并可由电机带动旋转,叶轮设置于泵体内部的转轴端头上,泵体底端设置有进液口,泵体内叶轮所在位置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液口,出液口与输送管道相连,在叶轮的上端还设置有固定于泵体的泵盖,泵盖的作用是限制液体的流向,使液体在叶轮旋转产生的压力下尽量往侧壁的出液口流动,而尽量避免液体往叶轮上方的联接管内流动,但由于叶轮和转轴需要转动,故泵盖与转轴之间必须留有间隙,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有部分液体在叶轮旋转产生的压力下依次通过叶片与泵体之间、叶片与泵盖之间,最终由泵盖与转轴之间的间隙进入到联接管内部,同时为了保证转轴的稳定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转轴上的轴承位置不可能设计得过高,这样就容易使得联接管内的液面上升到联接管中轴承所在位置,从而对轴承造成腐蚀,影响了轴承的工作和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降低联接管内液面上升高度的液下化工泵减压回流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下化工泵减压回流结构,在联接管下部上、下分别设置的一对溢流孔,在叶片背后固定有背叶片,所述背叶片与泵盖之间留有间隙。具体地说所述联接管下部是指联接管内轴承所在位置以下、泵体所在位置以上的那部分联接管。
本实用新型中,溢流孔的设置使得联接管内部的液体与联接管外部的液体直接连通,当联接管内部的液体逐渐增多至内部液体压力高于外界液体压力后,联接管内的液体会从溢流孔处被压出联接管,从而降低联接管内的液面高度,同时设置了背叶片且背叶片与泵盖之间留有间隙,背叶片可随着叶片的转动旋转并产生离心力,其离心力的方向与此处被叶片压入的液体的流向相反,从而避免液体过量向联接管内注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溢流孔可用于联接管内液体溢流泄压,背叶片可降低进入联接管内的液体流速和压力,从而降低了联接管内液面的上升高度,使其不至于到达联接管中轴承所在位置,保护了轴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
由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液下化工泵减压回流结构,包括在联接管1下部上、下分别设置有溢流孔3,在叶片4背后固定有背叶片5,所述背叶片5与泵盖6之间留有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川工泵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川工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29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风消声器
- 下一篇:一种增强排气型复合分子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