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复合生物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3336.4 | 申请日: | 200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59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罗先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致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12;C02F1/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 复合 生物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利用复合生物处理污水的污水复合生物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对城区及附近河流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受城镇污水影响的地面水、地下水、土壤及农作物污染加剧。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商业、学校、旅游服务业及其他城市公用设施,包括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机排水、沐浴排水及其他排水等。污水中主要含有悬浮态或溶解态的有机物质(如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还含有氮、硫、磷等无机盐类和各种微生物。一般生活污水中悬浮固体的含量在200~400mg/L之间,由于其中有机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常以生化需氧量(BOD5)或化学需氧量(COD)来表示其含量。一般生活污水的BOD5在200~400mg/L之间。
目前针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普通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SBR、BAF、氧化沟等。以上传统工艺虽然技术相对成熟,应用也非常广泛。但是传统工艺在基础建设和运行成本上都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复合生物处理系统,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基础建设费用和运行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污水复合生物处理系统,包括与污水处理进水管连接的多功能调节池,以及污水复合生物处理装置、清水消毒池和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复合生物处理装置由底部相连通的左右两部分组成,并在左右两部分的交界处设有用于实现固、液、气三相分离的整流装置,多功能调节池通过输送装置与污水复合生物处理装置的左半部分相连,而污水复合生物处理装置的右半部分、清水消毒池、消毒装置依次通过输送装置连接。
所述多功能调节池底部还设有水下搅拌器和动力泵;所述污水复合生物处理装置的左半部分从上至下依次设置进水布水装置、活性生物膜主反应区、活性污泥主反应区、曝气区,污水复合生物处理装置的右半部分从下至上依次设置菌泥导流区、沉淀区、兼性生物床和收水装置,其中,进水布水装置通过流量控制器与动力泵相连,而收水装置则与清水消毒池相连;所述整流装置设置于曝气区与菌泥导流区之间。
所述进水布水装置成“井”字形分布。
所述收水装置成“井”字形分布。
所述活性生物膜主反应区设有由充当微生物着床载体的生物填料所构成的活性生物膜。
所述兼性生物床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网捕装置。
所述网捕装置为耐腐蚀的网捕装置。
所述沉淀区中部设有大孔径斜板填料。
所述污水复合生物处理系统还设有用于缓存菌泥的贮泥池。
本实用新型中,进水布水装置和收水装置均采用“井”字形均匀分布,其中,进水布水装置的进水端与动力泵的出水端相连,并通过一个流量控制器来控制水流大小,使进水布水装置形成均匀分布的“井”字形水路;收水装置的出水端与清水消毒池进水端相连,使经过污水复合生物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清水消毒池进行消毒。活性生物膜主反应区设有固定的特制生物填料,形成活性生物膜。从进水布水装置均匀进入的污水与活性生物膜充分接触进行生物反应,使污染物得到净化,便于生物填料上附着的生物分相,充分发挥不同微生物种群的功能,提高净化效率;该区还含有大量的活性污泥,在充分发挥活性生物膜净化污水优势的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活性污泥工艺净化污水优势。
经过活性生物膜主反应区净化后的污水到达活性污泥主反应区后,发生生物反应。由于污染负荷轻,溶氧高,因此可解决普通活性污泥工艺的菌泥膨胀问题。设置于污水复合生物处理装置左右两部分下部交界处的整流装置是根据三相分离器的原理进行设计的,使大部分水、空气、菌泥能在好氧区(污水复合生物处理装置的整个左半部分)和沉淀区之间得以分离,大部分空气留在好氧区进行处理,减轻对沉淀区泥水分离的扰动,大部分菌泥也停留在好氧区以发挥生物处理功能,不进入沉淀区,有利于提高沉淀效率,减少菌泥的回流量,节约能耗。而设置于兼性生物床上部的网捕装置,网捕微生物着床的生物载体。微生物着床的生物载体具有特殊性,表现在:a.生物载体呈多孔颗粒状结构,表面积大,机械和化学性能优良,耐侵蚀,不粉化,不分解;b.生物载体极富弹性,表观密度0.79g/L,密度比水小,在水力作用下能压缩,能自然形成兼性生物膜层,起到滤料作用,水力作用解除后在弹性作用下能恢复原状,因此基本不存在阻塞,减少了反冲洗强度和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致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致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33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