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手动黄油枪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3699.8 | 申请日: | 2008-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97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金良 |
主分类号: | F16N3/12 | 分类号: | F16N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8003四川省广元***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手动 黄油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填润滑油用的黄油枪,尤其是黄油枪 的储油筒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加注润滑油的黄油枪,其储油筒为整体结构的圆筒 体,往筒体内装填润滑油时,需先旋开储油筒的前口,再分次装 填润滑油小团块于储油筒内,经数次装填方能装满,这种装填方 式导致储油筒后部的空气无法排除,填入的润滑油团块间易产生 空气间隙,加注润滑油时油嘴出油不连续;另一个缺点是,储油 筒内的润滑油容易通过活塞片间隙窜入储油筒后仓,挤占储油筒 的有效空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手动黄油枪,往 储油筒筒体内装填润滑油时不会出现空气间隙,其油嘴出油连 续,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储油筒、活塞杆、缸筒 和杠杆式出油机构,所述活塞杆设于储油筒内,所述活塞杆上设 有弹簧和活塞,所述储油筒包括前筒体和后筒体,前筒体与后筒 体螺纹式联接。其原理是:本实用新型在现有黄油枪结构的基础 上,将储油筒设置为包括前筒体和后筒体的分体式结构,前筒体 与后筒体采用螺纹式联接,加油时,将前筒体与后筒体分离,取 下前筒体部分即可装填润滑油,筒体内不会出现空气间隙,装填 操作方便快捷,加完后将前筒体与后筒体旋紧即可。
一种改进是所述后筒体的筒壁上设有排油孔。设置排油孔可 排除通过活塞片间隙窜入储油筒后仓的润滑油,避免后仓空间被 窜入的润滑油挤占,从而增加了储油筒的有效空间,保障了工作 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填操作快捷方便,杜绝了装填时储 油筒内混入空气的现象,工作效率高。
图例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分体式储油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包括储油筒1、 活塞杆2、缸筒3和杠杆式出油机构4,所述活塞杆设于储油筒 1内,所述活塞杆2上设有弹簧和活塞,所述储油筒1包括前筒 体5和后筒体6,前筒体5与后筒体6螺纹式联接。其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黄油枪结构的基础上将储油筒1设置为包括 前筒体5和后筒体6的分体式结构,前筒体5与后筒体6采用螺 纹式联接,加油时,将前筒体5与后筒体6分离,取下前筒体5 部分即可装填润滑油,筒体内不会出现空气间隙,装填操作方便 快捷,加完后将前筒体5与后筒体6旋紧即可。
一种改进是所述后筒体6的筒壁上设有排油孔7。设置排油 孔7可排除通过活塞片间隙窜入储油筒1后仓的润滑油,避免后 仓空间被窜入的润滑油挤占,从而增加了储油筒1的有效空间, 保障了工作效率。
与本实用新型类似的同类结构的等效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金良,未经王金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36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