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移动式集便器的粪便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3942.6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73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孙付春;董万福;杨向莙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5F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 蔚 |
地址: | 6101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移动式 集便器 粪便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粪便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与移动式集便器配套使用的粪便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粪便处理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烘筒体对粪便进行加热、干燥处理,使粪便成为固体颗粒后进行收集,收集的固体颗粒可作为肥料使用;另一种是采用化学药剂和生物方法对粪便进行降解处理,使终端出水符合冲厕标准,再通过水泵使水能循环利用。上述两种装置都存在着处理效率低、处理周期长、对环境污染较大、不便于移动的缺点,且第一种处理装置还存在不能使水得到循环利用、第二种装置存在不能将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处理效率高、对环境污染小的用于移动式集便器的粪便处理装置,该装置可将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并使水能循环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该装置包括箱体和安装在箱体内的排泄管、水箱、水泵、活塞缸、活塞杆、可产生压缩力的活塞、电机、曲柄、连杆、排渣管和风机,排泄管的一端与蹲便器的出口端连接,另一端与活塞缸接通,活塞缸上设有排液孔,其前端安装有可打开和闭合的电磁控制门,该电磁控制门位于排渣管的入口处;活塞由活塞盖和活塞体组成,活塞盖活动连接于活塞体的前端,活塞安装于活塞杆的前端;活塞杆上设有与风机连接的进风口,其内设有使风从进风口进入从前端吹出的通道,活塞杆的末端与连杆的一端连接,连杆与曲柄铰接,曲柄的另一端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水箱位于活塞缸下面。
上述活塞体由活塞圈、受压弹簧和活塞挡板构成,活塞挡板套于活塞杆上,活塞圈的后部套于活塞杆的端头上,活塞挡板位于活塞圈的右侧并与活塞圈连接,受压弹簧位于活塞杆的前端面与活塞圈的内凹端面之间。
上述活塞圈的内凹端面处还安装有一细长销,该细长销的中部连接有一与其垂直的导销,导销上套有一受拉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导销或细长销上,另一端与活塞盖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水泵将水从水箱抽出冲厕后,粪便通过排泄管进入活塞缸,此时电机通过曲柄、连杆驱动活塞杆带动活塞对粪便进行压缩,然后电磁控制门打开,压缩后形成的固体残渣落入排渣管中,液体则流入水箱中,同时受压弹簧开始恢复形变,至初始状态后,活塞杆带动活塞回拉,此时风机开始工作,所产生的风力通过其内的通道将活塞缸内的固体残渣从吹开的活塞盖中吹出落入排渣管中,而分离的液体在水箱内经降解处理后变成无臭、无色的干净水,通过水泵就可循环使用,最后将分离的固体残渣进行收集、集中处理,收集的固体残渣经转化后可作为有机肥料使用。
本实用新型与移动式集便器配套主要应用于无法设置固定厕所的公共场所,此外还可以应用于一些特殊的环境状况下,如地震后为防止污染和疫情的发生而使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活塞装置对粪便进行固液分离,且分离后的液体中由于没有固态物质,易于降解,因此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高、处理周期短、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小;且压缩后的固体残渣易于收集,并可作为肥料使用,净化后的水可循环使用,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此外,本实用新型整体位于箱体内,便于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1中画出了活塞位于活塞缸前端和后端的两种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学,未经成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39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