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机系统光电隔离功率接口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5575.3 | 申请日: | 200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54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任年峰;刘亚军;傅传德;杜春海;许清强;王宝光;柴会斌;吴正刚;仪朝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山大新元易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0 | 分类号: | G05B19/00;H03K17/78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绪银 |
地址: | 2501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机 系统 光电 隔离 功率 接口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机系统光电隔离功率接口模块,属于电子技术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在微机测控系统中,负载设备往往是强电设备,负载功率较大。微机系统一般采用功率接口和负载连接,以实现低电压小电流控制高电压大电流。常用的功率接口技术有:A.继电器输出驱动接口;B.晶闸管输出接口;C.光电耦合器-晶闸管输出接口。继电器输出接口的特点是可控制较大的负载,但控制速度稍慢,约有几十ms的延迟,触点易老化,又由于分布电容的影响,负载设备启停时的瞬变脉冲干扰很容易窜入微机系统中,导致系统工作不正常。晶闸管输出接口速度快,也可控制稍大的负载设备,但由于和微机系统直接连接,存在不安全因素,瞬变脉冲干扰也很容易窜入微机系统中。光电耦合器-晶闸管输出接口,可解决光电隔离控制的问题,但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多数为分立元件组成、空间要求较低、负载功率较小的微机系统光电隔离功率接口模块。
一种微机系统光电隔离功率接口模块,由低压控制接口、交流开关控制模块和瞬变脉冲干扰抑制模块组成,低压控制接口通过光电耦合器与交流开关控制模块连接,交流开关控制模块通过一个桥电路与瞬变脉冲干扰抑制模块连接。
所述的低压控制接口由二极管D1和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管部分组成,二极管D1和光电耦合器U1连接,二极管D1用1N4148,光电耦合器U1用TLP521-1。
所述的交流开关控制模块由光电耦合器U1的光敏三极管部分、电阻R1、电阻R2、高反压大电流三极管Q1、Q2、Q3、整流桥D组成,U1与Q1、Q2、Q3串联连接,R1跨接在Q1的基极与Q1的集电极之间,R2跨接在Q2的基极与Q2的集电极之间,Q3的集电极与整流桥电路连接;光电耦合器U1用TLP521-1电阻R1为1MΩ,电阻R2为22KΩ,高反压大电流三极管Q1、Q2、Q3都用SPS13003,构成整流桥的二极管D用2W10。
所述的瞬变脉冲干扰抑制模块由安规电容C1、电阻R3组成,电容C1和电阻R3串联后与整流桥电路并联连接;电容C1为0.1uF,电阻R3为360Ω。
本实用新型的运行过程如下:
微机系统处于关机状态,光电耦合器U1截止,电压经偏置电阻R1加在Q1的基极上,Q1的基极的电压在0.7V左右,可保护光电耦合器U1不被高压击穿,因所选光电耦合器的反向耐压只有50V。Q1工作在饱和状态,集电极的电压为0.3V左右,Q2、Q3由于没有足够的基极电压而截止。负载电流很小约在1mA左右,相当于电源断开。
微机系统控制输出高电平,光电耦合器U1截止,电路工作状态同上,相当于电源断开。
微机系统控制输出低电平,光电耦合器U1导通,Q1截止,Q2、Q3经R2偏置导通,Q3工作在饱和状态,相当于电源导通。
C1和R3组成RC瞬变脉冲抑制电路,可有效减小负载开关时的dv/dt,防止瞬变脉冲干扰影响电路的工作状态。
U1TLP521-1的隔离电压为2500V,分布电容为3PF,可防止传导干扰窜入微机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
1、光电隔离,可有效防止瞬变脉冲干扰窜入系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采用较少的分立元件,设计灵活,参数稍加调整可适合于不同的系统
3、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4、采用隔离的通讯接口与易受干扰的模块如电子称、上位机、大显示屏进行通讯,提高了取数的稳定性和通讯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如图1所示。由低压控制接口、交流开关控制模块和瞬变脉冲干扰抑制模块组成,低压控制接口通过光电耦合器与交流开关控制模块连接,交流开关控制模块通过一个桥电路与瞬变脉冲干扰抑制模块连接。
所述的低压控制接口由二极管D1和光电耦合器U1的发光管部分组成,二极管D1和光电耦合器U1连接,二极管D1用1N4148,光电耦合器U1用TLP52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山大新元易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山大新元易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55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头
- 下一篇:一种热板式干燥床连续真空干燥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