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取暖炉的热交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5679.4 | 申请日: | 200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34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翟学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翟学涛 |
主分类号: | F24H1/36 | 分类号: | F24H1/36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姚德昌 |
地址: | 271000山东省泰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暖炉 热交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暖设施,具体的说是一种燃气取暖炉的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燃煤取暖炉因其烟尘大、灰渣较多,对环境污染较严重,而逐步被其它的取暖装置所替代,其中,燃气取暖炉为一种较好的取暖方式,燃气取暖炉以其干净卫生、无污染,方便操作等优点普遍受到消费者欢迎,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地区,气源丰富,如煤气、液化气或天然气,而被广泛使用。目前燃气取暖炉中的热交换装置,大多数的结构为直烧式,燃气的火焰自下而上对装有循环水的管体或壁体进行加热,然后从热交换装置上部的出风口排出。这种取暖炉的炉体设计热转换率低,不能充分利用燃烧的热能,大量的热能顺着出风口散失了,热能损失大、利用率低,浪费能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转换率高,能充分利用燃气燃烧的热能,取暖效果好的燃气取暖炉的热交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气取暖炉的热交换装置,包括带有进、出水口形成水套的壳体、管道,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燃烧室,燃烧室的上部与交换管连通,交换管为在壳体内往复回旋的布置,交换管的另一端于壳体的进水口那端伸出、并与抽风机连接,出水口设置在壳体上与进水口相对的那端。
所述的壳体为竖式,进水口设置在壳体下部,出水口设置在壳体的上部,所述的交换管为螺旋管,自上而下环绕于燃烧室的外侧。
所述的交换管为之字形管,自上而下往复回旋设置于燃烧室的一侧。
所述的壳体为横式,所述的交换管由壳体的一侧向另一侧往复回旋布置。
壳体内在每个交换管的往复回旋处设置有搁板,使壳体内的循环水自进水口沿交换管的走向流淌至出水口。
所述的交换管为多根并排排列。
由于本实用新型将燃烧室的上部设置有交换管,交换管为往复回旋结构,可延长火焰散热的行程,能使壳体内的水充分吸收热能,提高热转换率;本实用新型的交换管热流走向与壳体内的水流方向是相反的,最大效率的利用燃烧的热能,增加热转换效率;交换管与抽风机连接,使热能在燃烧室至交换管行程畅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的一种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壳体1、燃烧室2和交换管3等,本实施例的壳体1为竖式,该壳体1为侧壁带有进水口4和出水口5的水套,壳体1内装有可供循环加热的水,通常进水口4设置在壳体1的下部,与进水管连接,出水口5设置在壳体1的上部,与出水管及水泵连接。燃烧室2设置在壳体1内部,即水套的内部,燃烧室2的空间延伸至壳体1的上部与交换管3连通,该交换管3为自上而下往复回旋结构,本实施例的交换管3为螺旋管状,自上而下缠绕于燃烧室2的外侧,交换管3的下端从壳体1的下部伸出,通过抽风机与排气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燃气在燃烧室2内燃烧的火焰和热量经燃烧室2的下部升至上部,然后进入交换管3内,由于交换管3下部设置有抽风机,故燃烧室2的热量沿交换管3自上而下行走,热量逐步被壳体1内的水吸收,水被加热,实现热转换,最后交换管3内的烟气通过抽风机进入排气管道排出。由于在壳体1形成的水套内设置有燃烧室2和往复回旋的交换管3,延长了火焰散热的行程,增加了水套内的吸热面积,热转换效率高,节约能源。本实用新型交换管3的形状除了上述实施例中的螺旋管状,还可以是之字形,自上而下往复回旋设置于燃烧室2的一侧。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示意图,包括壳体1、燃烧室2和交换管3等,所述的壳体1为横式,燃烧室2设置在壳体1内的一侧,出水口5设置在壳体1上靠近燃烧室2的那侧,进水口4设置在远离燃烧室2的那侧。燃烧室2的上部与交换管3连通,所述的交换管3为由壳体1的一侧向另一侧往复回旋布置,交换管3从靠近进水口4那侧的壳体1上伸出与抽风机连接。壳体1内,在每个交换管3的往复回旋凹处设置有搁板6,使壳体1内的循环水自进水口4沿交换管3的走向流淌至出水口5。
本实用新型的交换管3还可以是多根并排排列,均与燃烧室2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翟学涛,未经翟学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56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双自补偿结构的太阳能集热管
- 下一篇:水空调冷凝水自动排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