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润滑油脂集中加注车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27537.1 | 申请日: | 200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29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郭英培;韩立华;辛树礼;潘东民;徐蕾;高增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市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00 | 分类号: | B60P3/00;F16N9/00;B62D63/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江 |
地址: | 261057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 油脂 集中 加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对车辆进行供油的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能够同时提供机油、液压油、润滑脂以及混合油的润滑油脂集中加注车。
背景技术
对于机械设备,尤其是大型的机械设备,其不同部位往往需要不同的润滑油脂。目前,在更换这些润滑油时,通常是先手动将润滑油排放出来,然后再将不同的润滑油脂分别注入到机械设备的不同部位中,这种注油的方式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尤其是对于分散布置、距离较远或野外机动作业的车辆、设备来说,工作量特别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油效率高、使用方便的润滑油脂集中加注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润滑油脂集中加注车,其特征是:所述加注车包括动力车车体,动力车车体上设有废油抽取装置和若干个加注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若干个加注装置包括机油加注装置、液压油加注装置、润滑脂加注装置和混合油加注装置。
液压油加注装置的具体优化方案,所述液压油加注装置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有液压油加注油泵,机架内设有密封的液压油油箱,液压油加注油泵的进油管与液压油油箱连通。
混合油加注装置的具体优化方案,所述混合油加注装置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有混合油油泵,在机架上设有一个密封的混合油油箱和搅拌电机,在混合油油箱内设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搅拌齿,搅拌轴与搅拌电机皮带连接,混合油油泵的进油管与混合油油箱连通。
润滑脂加注装置的具体优化方案,所述润滑脂加注装置为润滑脂泵。
废油抽取装置的具体优化方案,所述废油抽取装置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有废油抽取油泵。
一种具体的优化方案,所述动力车车体设有若干个卷管器,所述机油加注装置、液压油加注装置、润滑脂加注装置、混合油加注装置和废油抽取装置的出油管以及废油抽取装置的进油管分别设置在卷管器上。
一种具体的优化方案,所述动力车车体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机油加注装置、液压油加注装置、混合油加注装置和废油抽取装置的油泵以及润滑脂加注装置的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一种具体的优化方案,所述动力车车体上设有密封的箱体,箱体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分别具有箱门,整机全部采用箱式密封结构,可有效避免粉尘及有害气体对油脂、油箱、油泵、油管、接头以及控制器的污染和腐蚀,并可以降低气温对油脂粘度的影响。
一种具体的优化方案,所述液压油加注油泵、混合油油泵和废油抽取油泵以及机油加注装置的油泵为不锈钢螺杆泵。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①采用电动车作为加注设备的移动平台,清洁环保,节约能源,并具有较大的活动范围。
②采用不锈钢螺杆泵作为机油加注装置、液压油加注装置、润滑脂加注装置、混合油加注装置和废油抽取装置的工作油泵,具有效率高、自吸能力强、耐腐蚀等优点。
③采用控制器作为加注装置的中枢,能对各油泵进行集中控制,可定时定量加注各类油品和吸出废油。
④采用卷管器作为各种油品输送管的支架,可实现集中安置,整齐排列,输送管可以伸缩自如,人工随意控制使用长度。
⑤加注装置放置在左、右两侧以及后侧开门的密封箱体内,具有良好的防尘性和保温性,可有效避免粉尘及有害气体对油脂、油箱、油泵、油管、接头以及控制器的污染和腐蚀,并可以降低气温对油脂粘度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加注车在控制器控制下可向分散的、移动的各种大型机械定时定量加注润滑油脂并吸出废油,加油效率高、使用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废油抽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混合油加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液压油加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市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潍坊市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75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