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膜生物反应器的过滤膜板有效
申请号: | 200820229107.3 | 申请日: | 200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12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蓝伟光;叶胜;洪昱斌;方永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雁翔;方传榜 |
地址: | 361022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反应器 滤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指一种膜生物反应器的过滤膜板。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居民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的处理工艺中,主要是基于活性污泥生化法来降解污染物的,这种传统的处理工艺存在出水水质差、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大、污泥产率大、效率低下以及实现工艺稳定性控制难度大等缺陷。
在此情况下,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应运而生,MBR工艺将膜分离技术与传统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有机结合,它用膜分离技术取代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将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截留,不仅能有效实现固液分离,而且大大提高了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浓度,从而极大地提高出水水质,并缩小了整个反应器的体积。与传统活性污泥生化法相比,MBR工艺的出水水质好,COD、BOD5、浊度都很低,大部分细菌、病毒被截留,出水水质已达到或优于生活杂用水的水质标准,可直接作为中水回用,可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清洁、消防等用水。并且膜的截留作用防止了硝化菌的流失,给生物反应器内的高浓度硝化菌的保持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大大提高了硝化效率。
在膜生物反应器中,膜组件是关键部件之一,目前膜组件通常具有两种结构。
一种是中空纤维多孔膜组件,包括分布于两端的端头和曝气头,以及设置于其间的若干个中空纤维膜束,端头上设有进气管和产水管,端头和曝气头间通过中心管联成一体,固定中空纤维多孔膜束的至少一端是软连接的,中空纤维膜束布置在中心管的周围,曝气头上分布有若干布气孔,在所述的中空纤维多孔膜束中设有产水软管。此膜组件的优点是中空纤维膜束在爆气气体的作用下会进行抖动,使污染物不易粘附于膜丝表面。但是,采用膜丝实现过滤,其产水量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膜丝容易断裂。
另一种是平板式膜组件,包括一中间支撑板和设于该中间支撑板两面的膜片,该中间支撑板通常根据需要采用注塑方法成型,其厚度约8至10mm,膜片焊接在支撑板两侧,膜片和支撑板之间有一定距离,支撑板上设有透过液集口。此膜组件的优点是产水量大,结构稳定,膜片不易损坏。但是,由于中间支撑板的厚度较大,加工成本、材料成本均较高,并且爆气的气体并不能使膜片抖动,或抖动很小,因此膜表面容易粘附污染物。
可见,现有MBR工艺中的膜组件都具有各自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MBR工艺采用的膜组件的各种缺点,提供一种强度足够并可随爆气气体抖动的膜生物反应器的过滤膜板。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膜生物反应器的过滤膜板,包括中间支撑板和位于该中间支撑板两侧面的膜片,所述中间支撑板的厚度为1-3mm的弹性塑料板;所述中间支撑板的两侧面设有塑料网格,所述膜片覆盖于所述塑料网格上,膜片、塑料网络与中间支撑板围成透析液流道;所述中间支撑板的一侧设有透析液收集嘴,该透析液收集嘴与所述透析液流道相连通。
前述膜生物反应器的过滤膜板,其膜片与塑料网格之间、塑料网格与中间支撑板之间以及透析液收集嘴与中间支撑板之间均采用超声波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前述膜生物反应器的过滤膜板,其塑料网格由互相平行的多条经向隔条和互相平行的多条纬向隔条组成,且经向隔条搭接在纬向隔条上。
前述膜生物反应器的过滤膜板,其中间支撑板上设有放射状的引流槽,所述透析液收集嘴位于该放射状的引流槽的中心,并通过引流槽与所述透析液流道相连通。
前述膜生物反应器的过滤膜板,其中间支撑板为矩形并竖向设置,所述透析液收集嘴设于该中间支撑板的顶边并偏向一侧,在该顶边上偏向另一侧的位置设有一用于与其它过滤膜板的透析液收集嘴相适配的让位缺口,该让位缺口的位置与该透析液收集嘴的位置以该顶边的中点为中心成对称分布。
所述中间支撑板的四个角部设有安装孔。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一,其中间支撑板采用市场上标准板材进行裁切而成,不需开模注塑,能根据工艺需求方便调整膜板尺寸,加工成本大大降低;二,该中间支撑板厚度仅1-3mm,材料成本大大降低;三,由于膜板厚度小,因而组件装填密度较高;四,因膜板厚度小,可随着曝气气体的冲刷而摆动,不容易产生膜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去除膜片后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间支撑板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91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厌氧复合流化床
- 下一篇:复合流人工浮岛水体净化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