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耗实时监测仪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9198.0 | 申请日: | 200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16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原中;上官明机;邱自力;郭伟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博安世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 凌 |
地址: | 361000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耗 实时 监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油耗监测,特别涉及一种可实时监测车辆加油、油耗情况的油耗实时监测仪。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的使用量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费用也增加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汽车的耗油费用在汽车耗费中占有60%-70%的比重,也就是说汽车的耗油费用在汽车耗费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汽车的油耗情况是车主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若车主能得到油量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就可采取相应的控制手段,节约油耗。
为了获取油量的实时数据,目前常见的油量检测方式是在油箱中内置一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获取油量的数据,供车主或其他人进行分析。
然而,上述装置需在对油箱进行改装,以便于传感器的放置,对汽车的改装较大,从而破坏了油箱的完整性,并且安装麻烦。此外,对油箱的改装易给汽车留下安全隐患。同时,传感器的灵敏度易受外界影响(如汽车的刹车、晃动等),较易产生误差。目前市场上传感器的灵敏度不同,若要提高测量精度,就必须选用精度较高的传感器,而这又会增加使用成本。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设计人开发出了一种可实时检测油箱中油量的变化,且不会破坏油箱的整体完整性,安装方便,准确度高的油耗实时监测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时检测油箱中油量的变化,且不会破坏油箱的整体完整性,安装方便,准确度高的油耗实时监测仪。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油耗实时监测仪,其包括与油箱连接而获取实时油量的采集模块、存储器、嵌入式程序、对油量进行分析的CPU,及可将该监测仪连接于车载信息终端的串口,并通过车载信息终端进行GPRS无线通信。
本实用新型通过与油箱连接,实时采集油量,不会破坏汽车中的油箱结构,且安装方便,在安装后不会给汽车留下安全隐患;另外,由于实时采集的油量数据与油量表同步,因此可保证采集到的油量数据准确可靠。
通过该油耗实时监测仪可实时地对车辆加油和油耗情况进行监测与记录,结合车载信息终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车辆加油量、时间、地点,车辆实时油量、车辆行驶里程、车辆行驶速度等数据实时上传到油耗管理系统,精确分析车辆作业和油耗的关系,监控盗油和漏油现象的发生,并在车辆发生盗油、漏油时向系统或指定手机进行异常报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应用时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参考图1、图2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油耗实时监测仪的结构方框图,其主要包括与油箱24连接而实时获取油量的采集模块15、嵌入式程序11、存储器12、对油量进行分析的CPU13及串口1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如图2和图3所示,将该监测仪22安装在车辆23,并将采集模块15连接到油箱24,实时读取油量数据,同时CPU13启动内嵌于存储器12中的嵌入式程序11对读取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后的数据通过串口14连接的车载信息终端21实时发送到油耗管理系统25,精确分析车辆作业和油耗的关系,监控盗油和漏油现象的发生,并在车辆发生盗油、漏油时向系统或指定手机进行异常报警。
本实用新型通过与油箱24连接,实时获取油箱24的油量数据,不会破坏汽车中的油箱结构,且安装方便,在安装后不会给汽车留下安全隐患;另外,由于获取的油量数据与油量表读取的数据一致,因此可保证采集到的油量数据准确可靠。
通过该油耗实时监测仪22实时地对车辆加油和油耗情况进行监测与记录,结合车载信息终端21,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车辆加油量、时间、地点,车辆实时油量、车辆行驶里程、车辆行驶速度等数据实时上传到油耗管理系统25,精确分析车辆作业和油耗的关系,监控盗油和漏油现象的发生,并在车辆发生盗油、漏油时向系统或指定手机进行异常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博安世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博安世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91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