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桥式烟苗剪叶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9459.9 | 申请日: | 200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13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彭小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小冬 |
主分类号: | A01G3/08 | 分类号: | A01G3/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素华 |
地址: | 350000福建省闽***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式烟苗剪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烤烟育苗的生产设备,特别是指一种桥式烟苗剪叶器。
【背景技术】
剪叶方法根据动力可分为人工手工剪叶、人工简单器械剪叶(不需外加能源)如:弹力剪叶器等,和各种电动(或燃油)剪叶机等。
如中国专利第200420010822.X号公开了一种简易烟苗剪叶器,属于人工简单器械剪叶,它由主支架、围板、底支撑竿、调节孔、调节螺丝、细钢丝、弹簧、固定桩等组成,围板固定在主支架上,围板所围矩形略大于烟叶育苗筐,底部支撑竿可以在调节孔中移动,由调节螺丝固定,方便对不同大小的烟叶幼苗进行剪叶。细钢丝通过弹簧与固定桩连接,可以很方便的用手拉起,依靠细钢丝和弹簧的弹性,手松开即弹下,快速剪苗。这种方式需要不停的手动去进行操作,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
中国专利第200720155048.5号公开了一种烟苗剪叶器,包括圆形壳体、电机和旋刀,壳体上设有提手,电机安装在壳体的上面,电机轴穿过壳体的顶面其上设有刀架,旋刀铆合在刀架上,壳体的下面设有圆形堵板,圆形堵板上设有月牙形剪叶口,圆形壳体的一侧切线方向设有集叶网袋。但是使用该结构的剪叶器时,需要手工提起剪叶器,使用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的、使用方便的桥式烟苗剪叶器,主要进行烟叶幼苗的修剪。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桥式烟苗剪叶器,包括支架、驱动装置以及剪叶刀,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支架中部,所述剪叶刀固定在驱动装置底端的输出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是内燃发动机,所述支架是行走架,所述行走架的底端设有轮子。
该实用新型进一步具体为:
所述行走架整体呈框形,包括活动固定在一起的成框形的可调节架以及两长方形的固定架,两固定架分别位于该可调节架的左右两端,可调节架上下滑动的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
所述可调节架四角的竖直支柱上分别开设有通孔,所述每一固定架的两竖直支柱上自上而下设有两边开口的长条形槽,螺栓依次穿过可调节架上的通孔以及固定架的长条形槽,螺栓露出可调节架外表面的部分以及露出固定架的内表面的部分分别用一螺母锁固。
还包括一手轮,可调节架的两侧面顶端支柱上分别开设一通孔,固定架的两侧面顶端支柱上分别对应于可调节架的顶端支柱上的通孔开设一螺孔,第二螺栓穿过可调节架的通孔旋入固定架上的螺孔中,第二螺栓露出可调节架下方的部分旋入一螺母,露出可调节架上方的部分固定所述手轮。
所述露出可调节架上方的第二螺栓的侧边部分向下凹设形成一小凹槽,所述手轮开口的部分侧边自外向内开设一螺纹孔,使用一小螺栓旋入手轮的螺纹孔后顶紧在所述露出可调节架上方的第二螺栓的凹槽内。
还包括一发动机固定架,所述发动机固定在发动机固定架上,发动机固定架可滑动的固定在所述行走架上,发动机固定架的前后两端的顶部分别设有两滚轮,行走架的前后两端顶部的支柱内设有滑轨,所述发动机固定架的滚轮容纳在行走架的滑轨内。
还包括一集叶箱以及一底盘,剪叶刀与发动机之间用所述底盘隔离,所述发动机固定在底盘上,底盘固定在所述发动机固定架上,集叶箱设在剪叶刀旋转的切线方向上,固定在所述底盘上。
还包括一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手柄、连杆结构以及挡位,所述调节手柄卡在挡位内,调节手柄的末端连接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托起所述底盘。
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一弹片,所述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转动片、第二转动片、第三转动片、第四转动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
所述第一转动片、第二转动片,以及第三转动片呈三角形,第四转动片呈长条形,其中手柄的末端与弹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片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转动片的第一角,第一转动片的第二角可转动的固定在呈框形的发动机固定架的第一角底端,第一转动片的第三角固定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转动片的第一角,第二转动片的第二角可转动的固定在发动机固定架的第二角底端,第二转动片的第三角可转动的固定第二连杆的一端,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三转动片的第一角,第三转动片的第二角可转动的固定在发动机固定架的第三角底端,第三转动片的第三角固定在第三连杆的一端,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第四转动片的一端,第四转动片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发动机固定架的第四角底端;
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分别穿过底盘的三侧边,组成一个U型的连杆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小冬,未经彭小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94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