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插式气泡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29650.3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64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升明;苟胜利;刘燕平;唐建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紫金矿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5/04 | 分类号: | B01F5/04;B01F3/04;B01L5/00;B01J10/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雁翔;方传榜 |
地址: | 361101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插式 气泡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泡发生装置,具体地说是指一种用于湿法冶金的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过程的外插式气泡发生器。
背景技术
气泡发生器广泛应用在冶金生产和科学实验过程中,适宜的气泡尺寸和良好的弥散程度是获得理想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实际应用的和文献中揭示的气泡发生器,均为内置式设计,即固定安装在反应装置内部的气泡发生器,这种形式的气泡发生器装拆很不方便。
在生产和试验过程中,气泡发生器多数接触气体、液体、固体等多相混合物质,处于具有一定压力、温度、较强的腐蚀性介质和冲击振动的环境中工作,因此难免发生诸如堵塞、磨损等机械故障。目前处理这些故障的方法都是停机卸除反应装置内部的矿物后,拆卸气泡发生器进行修理或者更换备件。但是停机卸除正在进行化学反应的矿物会造成较大的浪费,现场通常是在生产或试验完成后才去拆卸处理。由于气泡发生器发生故障后生产或试验条件发生了变化,给技术经济指标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可见,公知的内置式气泡发生器存在着不便于检查修理的缺陷,在实际生产和试验工作中,这种缺陷不利于获得理想的技术经济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插式气泡发生器,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公知的内置式气泡发生器不便于检修、不利于生产或实验过程获得理想技术经济指标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外插式气泡发生器,包括一气泡发生主体和一反应器,气泡发生主体为杆状,该反应器的侧壁上设有一用于与气泡发生主体连接的装配口,该装配口上设有一阀门,所述杆状的气泡发生主体经该阀门和装配口穿入反应器内部。
前述外插式气泡发生器,其阀门背离所述装配口的一端设有一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包括一与阀门连接的接头,该接头的外端面设有一盖板,该盖板通过螺钉与该接头连接,该盖板与该接头之间夹设有一密封圈,该密封圈的内侧与所述气泡发生主体的外周壁接触。
进述外插式气泡发生器,其气泡发生主体包括一进气管,该进气管的端部设有一套筒,该套筒的一端套接于该进气管端部外周,另一端内装设有一喷嘴;该套筒内装设有一间隔套,该间隔套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端面抵接,另一端面与所述喷嘴之间夹设有一第一弹簧杯;该第一弹簧杯中心穿设有一推杆,该推杆位于所述间隔套内的一侧还设有一第二弹簧杯,该第一弹簧杯、第二弹簧杯之间夹设有一弹簧;所述喷嘴的开口处设有一活动顶尖,该活动顶尖与所述推杆延伸至该喷嘴内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弹簧杯和第二弹簧杯开口相向,且杯壁互相嵌套。
所述推杆延伸至所述间隔套内的端部设有螺母和开口销。
所述活动顶尖与所述推杆延伸至该喷嘴内的一端通过球关节连接。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一,该外插式气泡发生器能够在不卸矿的情况下,可在反应装置的外面快速地实现安装和拆卸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二,该外插式气泡发生器易于维修和更换,在处理故障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三,该外插式气泡发生器简单合理,可以容易地应用于新设备制造和旧设备改造工程;四,该外插式气泡发生器具有气泡尺寸适宜、弥散均匀、防堵塞和在气体失压时能自动关闭等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泡发生主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外插式气泡发生器,参照图1,包括一气泡发生主体100和一反应器11,该气泡发生主体100为杆状,该反应器11的侧壁上设有一用于与气泡发生主体100连接的装配口111,该装配口111上设有一阀门12,该气泡发生主体100经该阀门12和装配口111穿入反应器11内部。当气泡发生主体100穿过该阀门12时,该阀门12被打开,当气泡发生主体100抽出时,该阀门12被关闭,因此气泡发生主体100可容易地安装或拆卸。
参照图1,该阀门12背离所述装配口111的一端设有一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包括一与阀门12连接的接头13,该接头13的外端面设有一盖板17,该盖板17通过螺钉16与该接头13连接,该盖板17与该接头13之间夹设有一密封圈15,该密封圈15的内侧与所述气泡发生主体100的外周壁接触,以防止反应器11发生泄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紫金矿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紫金矿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296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的相位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