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钢头部处理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0203.X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47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周智勇;贺文健;丁文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5/00 | 分类号: | B21B15/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223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钢 头部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处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带钢头部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冷轧带钢生产中,带钢在进入轧机或平整机前一般要进行头部处理,使带钢头部向上翘起,以便顺利穿带。在准备站中,平整机一般通过预开卷机进行预开卷,又通过三辊矫直机进行头部处理,再利用液压剪完成剪头。这种做法的不足之处在于:三辊矫直机结构复杂,维护和生产成本较高。准备站矫直的目的在于使带钢头部向上翘起,形成易于穿带的头部形状,而且一般成品带钢由于头尾处于失张状态,成品质量不好,都要剪切丢弃不计入成品,所以没有必要进行这么复杂的操作过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操作和维护的带钢头部处理设备,使带钢头部向上翘起易于穿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夹送辊和液压剪,在夹送辊和液压剪之间设置一个使带钢头部形成向上翘起的弯头机。弯头机由液压缸、压头、框架及配合使用的上下弯头机构组成,其中:液压缸有两个,它们固定在上部框架上,并且通过压头和压头固定块与上弯头机构联接;上弯头机构由凸面轮廓和与之相连的底座组成,底座通过两根导向杆与上部框架活动相连;下弯头机构由凹面轮廓和与之相连的底板组成,底板固定在下部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有以下显著的效果:
(1)利用两个液压缸驱动的弯头机构取代传统的三辊矫直机,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易于维护。钢板在弯头机构的冲压下形成向上翘起的形状,冲压力在120kN~240kN之间。
(2)根据来料的厚度变化范围,来确定合适的弯头机构曲面轮廓,形成较好的头部形状易于穿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弯头机12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弯头机构5凸面轮廓和下弯头机构6凹面轮廓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向视图。
图4是弯头机12和前后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液压缸;2.上部框架;3.压头;4.压头固定块;5.上弯头机构;6.下弯头机构;7.下部框架;8.导向杆;9.开卷器;10.上夹送辊;11.下夹送辊;12.弯头机;13.液压剪。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钢头部处理设备,其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液压剪13和夹送辊,在液压剪13和夹送辊之间设置一个使带钢头部形成向上翘起的弯头机12,夹送辊由上夹送辊10、下夹送辊11组成。弯头机12由液压缸1、压头3、框架及配合使用的上下弯头机构组成,其中:液压缸1有两个,它们固定在上部框架2上,并且通过压头3和压头固定块4与上弯头机构5联接;上弯头机构5由凸面轮廓和与之相连的底座组成,底座通过两根导向杆8与上部框架2活动相连;下弯头机构6由凹面轮廓和与之相连的底板组成,底板固定在下部框架7上。
所述上弯头机构5的凸面轮廓和下弯头机构6的凹面轮廓,它们的曲面可根据来料的厚度范围确定。一般而言,所述上弯头机构5的凸面轮廓,其凸面圆直径(2R)为100~200mm(见图2);所述下弯头机构6的凹面轮廓,由两个凸面圆和位于其间的凹槽组成(见图2),其中,每个凸面圆直径(2R)均为100~200mm,两个凸面圆之间的间距L为100~20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弯头机12,其冲压力为120~240kN。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当钢卷在预开卷机上准备好后,开卷器9摆动导板摆起到适合位置,伸缩导板伸缩到位,预开卷机压辊压下启动,下夹送辊11转动,带钢在预开卷机和压辊作用下沿开卷器送达夹送辊,此时上夹送辊10压下,带钢在夹送辊的作用下通过导板进入液压剪,操作工点动操作停止弯头机12工作,液压剪13进行带头剪切,剪切任务完成后,上夹送辊10抬起,预开卷机和下夹送辊11反转,带钢经预开卷机重新卷取,当带材反退到一定位置时,光电开关检测到带钢位置,自动停止预开卷机和下夹送辊11的转动,同时上弯头机构5在两端的液压缸1推动压头3的作用下压下,与下弯头机构6配合进行带钢的弯头操作,弯头操作完成后液压缸1复位,上弯头机构5抬起到上位,预开卷机和下夹送辊重新开始转动,完成整个钢卷剪头,弯头操作工序任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02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道洞口缝隙填充定型模具
- 下一篇:一种肩关节外展固定支具的固定托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