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液体悬浮颗粒收集转移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0553.6 | 申请日: | 2008-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43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李阳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阳;李阳生 |
主分类号: | C12M1/26 | 分类号: | C12M1/26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2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液体 悬浮 颗粒 收集 转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实验仪器,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悬浮愈伤继代以及培养的动物细胞的悬浮颗粒收集转移器。
背景技术
当前做植物悬浮细胞系进行继代,一种方式是采用灭菌的滴管,滴管用高压灭菌,吸耳球用酒精浸泡灭菌。在操作过程中为了将悬浮的愈伤颗粒和旧的培养液分离开,必须小心翼翼的将吸管口靠贴培养瓶的瓶壁慢慢的将液体逼出,将固体颗粒停留在吸管内,然后在转移到新的培养液中;效率底下,操作缓慢。另一种方法是:采用滤网,或者滤纸的方法,这种操作过程中涉及到多个设备,宜污染,操作复杂。在动物细胞培养的继代中多采用吸管将细胞连同培养液一起吸取部分放到新的培养基中,这样存在的问题是细胞没有进行浓缩,要转移足够的细胞进入新的培养基就必须转移很多的旧的培养基到新的培养基中,这样就将细胞代谢的废物等一起带进新的培养基中,不利于细胞在下一次继代中生长,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离心的方法收集培养的细胞,然后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这种只接种细胞不转移旧培养基的方式可以更快的促进细胞的生长。但是显而宜见这种方式操作复杂,步骤多,很容易污染。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悬浮颗粒收集转移器,体积小巧,直径和实验室常用的5ml移液器的枪头一样,可以直接和5ml移液器相接,所以操作过程和平时实用移液器一样方便,因为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效率高,灭菌方便所以避免了污染。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特点,可以生产不同的规格方便的实现颗粒大小的分级分离,这对与实验非常有意义,也是常规方法不能实现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液体悬浮颗粒收集转移器,用于实现悬浮固体颗粒的分离,富集,以及分级分离,尤其方便无菌操作。如植物愈伤悬浮培养的继代,动物细胞的培养继代,将固体颗粒从旧的培养基中收集后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在实验中分取不同颗粒的物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14、滤菌网5,腔体1、11,滤网3、出液口9,活塞2、10,孔道8、吸口6、中心导杆4。
本体14上下两端开口,下口为吸口6,滤菌网5置于本体14内上端部分,边沿与本体14内壁封闭连接,滤网3置于14内滤菌网5下,其上边沿与本体14内壁连接,滤菌网5与滤网3的分隔形成腔体1,滤网3的下边沿设有孔道8,出液口9置于本体14内下端部分,其边沿与本体14内壁连接,滤网3与出液口9的分隔形成腔体7,活塞2与活塞10通过中心导杆4连接,活塞2的直径小于孔道8的直径。
为实现不同颗粒的分级筛选,可通过改变吸口直径和滤网的孔径的差值,可以得到直径大于滤网孔径,小于吸口直径的颗粒,生产出不同规格的产品。
在悬浮收集转移器顶端与移液器相连的接口处有滤菌装置,保证腔体与移液器腔的空气污染。
使用本转移器的操作步骤为:
1,悬浮物流入腔体1:通过负压作用下打开活塞2,活塞10关闭出液口9的通道,同时悬浮液流通过孔道流入腔体1。
2,悬浮颗粒和液体的分离:在压力和重力的作用下,活塞10关闭孔道,通过加压使得腔体1内形成高压,液体通过滤网3的小孔,而固体颗粒停留于滤网3上,即腔体1内,液体通过腔体11和出液口9的网孔流出。
3,取出悬浮颗粒:将转移器移入新的液体中,吸取液体进入腔体1,通过中心导杆与容器底部的接触,打开活塞2,然后通过加压使颗粒和液体通过孔道流出,从而可以实现悬浮颗粒的转移和聚集,活塞10向上运动可以关闭出液口9,活塞10中部空心与导杆4相连接,活塞(2)的直径小于孔道8的直径。可以关闭孔道(8).活塞(2)对孔道(8)的关闭可以通过导杆(4)打开。
4,实现不同颗粒的分级筛选:通过改变吸口直径和滤网的孔径的差值,可以得到直径大于滤网孔径,小于吸口直径的颗粒,生产出不同规格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简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施例不设活塞10、孔道8、出液口9,而在中心导杆上设置阻拦辐条12,因此本实施例没有腔体7。
这种方式是根据流体在穿过较小孔时粘滞性比较高的实事,即使不设活塞10,流体也会绝大部分通过内吸口13流入腔体1。所以本实用新型可简化为不设活塞10以便更利于加工。简化结果只保留滤网3和活塞2和中心导杆4,并在中心导杆4上设置阻拦辐条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阳;李阳生,未经李阳;李阳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05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RH加料系统气动装置
- 下一篇:转动式位移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