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岩石钻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1761.8 | 申请日: | 200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63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郁红波;郁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郁红波;郁红梅 |
主分类号: | E21B3/00 | 分类号: | E21B3/00;E21B1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刚 |
地址: | 110011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岩石 钻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在岩石上钻孔的钻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插装式组合钻机。
背景技术
我国在高压电力输电线路中承载高压线铁塔的基础建设方面,建国以来一直沿用原苏联的“大开挖”的模式,即在塔位点挖出数十立方的土石形成大坑,再向坑中浇灌钢筋混凝土,同时将固定铁塔塔脚的地脚螺栓浇灌其中,以形成固定铁塔的基础。用此方法,在山地中施工时,原本坚固的岩石地层也要爆破开挖,这使得铁塔基础建设工程量巨大,而且开挖后大量土石方顺山坡下泻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对这些损失的赔偿,增加了电力线路建设的投资。
采用锚杆式岩石基础可解决上述工程量巨大、投资增加等问题。具体方法是:在山地岩石上钻出6~10米深大孔后,将固定铁塔的地脚螺栓用水泥浇灌于其中,一个铁塔四个塔脚,每个塔脚用四个地脚螺栓固定,每塔共16个地脚螺栓,需钻16个孔。此时,工程量孔部分仅为0.1立方米左右,这大大减少了土石方及混凝土的工程量,同时减少了山体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及植被破坏,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一条大开挖线路的基础建设投资可建设数条锚杆式线路基础。但这种施工方案却一直未能实现。原因是多年来未能解决适合于在山地中做打游击式作业、相对轻便、搬运方便、能在岩石上钻大孔、深孔的钻孔机械。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研制出了一种轻型组合式岩石钻机,该钻机通过了各种软硬风化层岩石抗拉拔试验考核,为实现山地锚杆基础提供了可靠的施工机具,也使得山地铁塔锚杆基础终成现实。在当时能源部及东北电管局的推动下,国内主要省市都采用了锚杆式铁塔基础,仅辽宁省就实施了3100多级铁塔,这些铁塔大多已经安全运行了十几年。随着我国电力线路电压等级的提高,我们对钻机施工的方便和规范程度要求也随之提高,对钻机结构也有了新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岩石上钻孔的插装式组合钻机,该钻机取消了销轴连接,现场组合迅速,拆卸搬运方便,适合50万伏以上塔位的锚杆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组合式岩石钻机,包括上索架、下索架和立柱总成部分,立柱总成由立柱、滑轮箱、廻转机、气马达以及气缸组成,上索架中心和下索架中心分别插入立柱总成中心立柱的上下两端,设有紧线器的钢丝绳将上索架、下索架锁紧与立柱总成固定形成一体:钢丝绳一端通过锁钩与上索架连接,另一端通过紧线器与下索架连接;立柱为矩形管,上面套有可调间隙的滑轮箱,滑轮箱上安装有廻转机和气马达;气缸通过气缸杆与滑轮箱连接;冲击器旋接在钻杆下端,钻杆与廻转机输出端旋接;下索架底部设有T型滑槽,下索架通过T型连接器与预先锚在地下的机动小锚杆连接,下索架上还设有可调压脚。
所述的组合式岩石钻机,上索架和下索架为三角形索架或四角形索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钻机为三大件插装式:上下索架插入立柱总成上下端,用钢丝绳将上下索架锁紧,与立柱总成形成牢固稳定的一体;
2.本实用新型中锁紧后的一体化机体可垂直钻进,也可通过辅助拉线进行其他角度下的钻进;
3.本实用新型钻机中的立柱为矩形管,上套有可调间隙的滑轮箱的承载结构;
4.本实用新型钻机具有可调钻孔中心距位置的功能,可适应不同等级塔位不同的地脚螺栓中心位置变化的要求;
5.本实用新型钻机采用钢丝绳加紧线器锁定方式,无须螺栓固定,取消了销轴连接,现场组合迅速,拆卸搬运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保养维护方便;
6.本实用新型钻机适合50万伏以上塔位的锚杆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三角形上索架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为适应不同等级塔位不同的地脚螺栓中心位置变化,有上下各为三角形索架和上下各为十字形的四角形索架两种组合方式,两种方式都具有可调钻孔中心距位置的功能,但后者调节范围更大,且后者一次机架定位,前者则特别适合于非标准孔位的钻进。
上下索架均采用三角形索架的组合式岩石钻机的结构及工作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郁红波;郁红梅,未经郁红波;郁红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17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