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跌落式熔断器防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2468.3 | 申请日: | 200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93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鲁玉庆;闫乃剑;牛刚;张德东;吕晓峰;李维铸;王艳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H01H85/02 | 分类号: | H01H85/02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侯华颂 |
地址: | 25706***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跌落 熔断器 防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输送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的保护设备,特别是跌落式熔断器防盗装置,将其安装在熔断器和零克管之间,能有效消除外力破坏和偷盗零克管的现象。
背景技术
目前,跌落式熔断器广泛应用于油田6-10kV配电线路及配电变压器上,作为配电线路后备保护和配电变压器保护之用。正常运行可及时切除故障点,缩小停电范围,减少原油产量及设备非正常停电造成的损失。但是,由于油井配电变压器地处野外荒郊,跌落式熔断器零克管上的铜材遭破坏偷盗严重,盗窃分子对处于高空中的跌落式熔断器零克管砖头扔、石头砸或用长木杆挑,想方设法将零克管取下。由于跌落式熔断器零克管频繁丢失,油井维护人员被动使用加长保险、铜铝丝代替零克管,避免再遭偷盗,使跌落式熔断器失去应有的保护功能,导致低压故障越级大面积停电,造成原油产量及设备非正常停电损坏损失。由于跌落式熔断器破坏,被动使用加长保险、铜铝丝代替零克管,极易引起高压线路事故,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跌落式熔断器防盗装置,减少普通跌落式熔断器易被外力破坏、偷盗的不足,有效发挥其及时切除故障点功效,降低生产成本、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跌落式熔断器防盗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和链接机构,将链接机构与固定机构连接。链接机构安装在零克管的下部动触头连接箍处,固定机构安装在熔断器下部静触头挂轴螺栓处,使零克管被盗脱落后仍悬挂在熔断器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益的效果:跌落式熔断器防盗装置结构简单,安装、连接方便,在不影响正常运行操作情况下,加大了跌落式熔断器零克管的破坏偷盗难度,使高空中脱落后的带电零克管无法被盗取,形成独立的防盗系统。避免了因零克管频繁丢失而被动使用加长保险、铜铝丝代替零克管的现象,有效发挥跌落式熔断器及时切除故障点的功效,降低生产成本、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发挥了电网后备保护功能和配电设备的保护功能,避免严重的高压线路事故发生,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参见附图,跌落式熔断器防盗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和链接机构,将链接机构与固定机构连接。固定机构包括防盗锥座2和固定板3,防盗锥座2固定在固定板3上,防盗锥座2的内圆设有内螺纹。链接机构包括防盗锥套1、防盗链4和固定销5,防盗链4一端连接固定销5,另一端连接防盗锥套1。防盗锥套1设有喇叭口和固定柄,防盗链4的链环穿套在固定柄上或者穿套后再装上一个螺帽固定。固定柄的外圆设有外螺纹与防盗锥座2的内螺纹配合,这样链接机构就与固定机构连接在一起。防盗锥套1的固定柄内腔结构与零克钥匙棒的端部外形结构配合,可以使用零克钥匙棒将本实用新型的链接机构旋入固定机构的防盗锥座2中。防盗锥套1的喇叭口便于零克钥匙棒的操作。
固定机构的安装:将跌落式熔断器下部静触头的半圆型挂轴螺栓的螺帽取下,将固定板3套入螺栓,装上螺帽,拧紧固定。
链接机构的安装:将零克管下部动触头连接箍松开,将固定销5插入零克管下部动触头连接箍,再将零克管下部动触头连接箍上紧。
电网运行中安装零克管的操作步骤:
1、用零克钥匙棒将防盗锥套1旋入防盗锥座2。
2、用零克钥匙棒将零克管挑入熔断器下部静触头的半圆型挂轴。
3、用零克钥匙棒将零克管送入熔断器的上部静触头。
更换零克保险丝时,拆卸零克管的操作步骤:
1、用零克钥匙棒将零克管从熔断器的上部静触头上取下。
2、用零克钥匙棒将零克管挑出熔断器下部静触头的半圆型挂轴。
3、用零克钥匙棒将防盗锥套1从防盗锥座2中旋出。
偷盗破坏分子若没有特制的零克钥匙棒,只能将零克管从熔断器下部静触头的半圆型挂轴中取出或砸出,但不能将零克管盗走,从而达到防盗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未经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24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