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托辊外置式轴承防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233363.X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42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闫玉岗;孟凡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凡英 |
主分类号: | B65G39/09 | 分类号: | B65G39/09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72100山东省兖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置 轴承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的防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托辊外置式轴承防护装置,特别是用于带式给料机托辊外置式轴承的防护。
背景技术
目前物料输送设备中带式给料机的托辊轴承安装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轴承内置式,另一种是轴承外置式。轴承内置式的托辊轴承安装于托辊筒体两端,为了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两端一般采用密封圈密封与迷宫密封的组合密封形式形成动密封,密封的托辊筒体形成一密封腔,由于轴承运转时要产生热量,当轴承运转与休止时会使的密封腔内的空气膨胀与收缩,形成“呼吸效应”,同时动密封不可能使两个相对运动件之间完全密封,总会形成一微小的间隙,在“呼吸效应”的作用下造成密封腔内的空气在膨胀时通过动密封处的间隙排出,在收缩时外面的空气通过动密封处的间隙吸入,由于密封外面充满着灰尘、液体等杂质,这些杂质中的小颗粒会随着空气的进入一起进入密封腔,并在密封腔内沉积无法排出,造成轴承的密封失效,加速轴承的磨损,同时由于轴承内置式的托辊工艺复杂,要求配合件加工精度高,使用中维护、检修困难,往往一个轴承的损坏造成整个托辊的报废。因此,一些带式给料机也使用轴承外置式托辊,轴承安装于托辊两端的轴肩,轴随托辊转动,这种结构形式只需保证轴承密封防护即可,制造、安装简单,拆卸、更换方便。由于带式给料机体积较小,为了节约空间与制作成本,托辊两端的轴承采用支架支撑,由于支架对轴承只起到支撑作用而缺少对轴承的防护,轴承在使用过程中裸露在外面,虽然能够比较直接地观察轴承的运行情况,对轴承维护、检修方便,但是其存在的缺点是:在给料机工作过程中从给料机泄漏、洒落的各种物料、渗漏的液体、漂浮的灰尘都会不可避免地直接落到、砸到外置轴承上,轴承工作环境差,润滑效果差,加速了轴承的磨损、失效,虽然轴承大多选用两面带密封的轴承,但是由于轴承本身所带的密封圈比较薄弱,在恶劣的环境下极易损坏,起不到密封作用,特别是对于含有腐蚀性液体的物料,腐蚀性液体从物料中渗出,滴落到轴承及托辊支架上,造成轴承及轴承支架腐蚀严重,无法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外置式轴承托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防尘、防砸、防腐蚀的托辊外置式轴承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托辊外置式轴承防护装置,包括托辊支架、轴承、以及安装轴承的托辊轴,托辊支架通过轴承支撑托辊轴,其特征在于托辊轴安装轴承的端部置于防护罩内,且与防护罩设有间隙,防护罩为一端带孔的盒式结构,固定在托辊支架上,在防护罩和托辊轴之间设有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的护罩为薄壳体结构,可为整体结构或分体结构形式;护罩将轴承、托辊支架、托辊轴安装轴承的端部置于护罩内;密封件可选用弹性密封片、密封圈、油封等,采用弹性密封片时,圆环形的弹性密封片内径等于或略大于轴承内径,外径略小于轴承的外径,弹性密封片安装于轴承与轴肩之间被轴承与轴肩压紧,弹性密封片较薄且具有一定弹性,因此将保持与轴承外圈的紧密接触但又能保证轴承内圈正常运转;采用密封圈时,密封圈安装在护罩上,密封圈同托辊轴形成动密封;护罩与密封件配合,能够防止液体、灰尘、物料直接砸落或溅落到外置轴承上,对轴承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护罩安装、固定在托辊支架或机架上;由于护罩下部与支架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使护罩内的空气与外部空气自由联通,克服了轴承发热造成的“呼吸作用”,并且能够保证进入护罩内或护罩内凝结的水滴能够由于重力作用从缝隙中流出,保证了轴承良好的润滑环境和工作环境;
上述结构的托辊外置式轴承防护装置为了取得防腐蚀的效果,护罩及密封件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如护罩可采用工程塑料、不锈钢等,密封件采用耐腐蚀橡胶、聚四氟乙烯等。
上述结构的托辊外置式轴承防护装置为了便于加工与节约制作成本,护罩可以只将托辊支架的上部置于护罩内,达到保护轴承的目的。
上述结构的托辊外置式轴承防护装置为了取得更好的防护效果,护罩可以按照托辊支架的外形制作,将托辊支架的全部置于护罩内,达到保护轴承与托辊支架的目的。
本使用新型托辊外置式轴承防护装置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防水、防尘、防砸、防腐蚀,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2.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3.体积小、重量轻,便于维护,使用寿命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C-C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凡英,未经孟凡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33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锭立、卧翻转式夹钳
- 下一篇:一种保护性瓣膜锐器处理器